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东中胡同22号院里,责任规划师郑添铺开设计图,与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居民王金栋围坐在一起,讨论把鱼缸摆放在哪。
这已经是郑添第二次带图进院了,设计图上,标着居民们对于花箱、晾衣架、鱼缸位置和样式的修改意见。
作为西城区2022年首批“最美院落”试点,东中胡同22号院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4户居民的愿望即将变为现实。
4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住着4户人家,当院三棵树将6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切割成了几块。春日午后的阳光照在鱼缸里,泛着点点金光。看着王金栋和郑添、谭道亮聊得起劲,院里的小猫也跃上小桌,给宁静的午后增加一丝动感。
如此惬意的生活,王金栋和邻居们盼了十几年。就在今年春节前,22号院里还是另一番模样,杂物堆积、小棚林立、户厕逼仄潮湿,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王金栋说,每天下班回家,自行车只能扛进院。
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点带面带动全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西城区将东中胡同22号院和31号院作为了今年首批“最美院落”试点,力求将脏乱差变最美。
在街道、社区的努力下,坑洼不平的地面修复了,户厕换新了,违建拆除了,22号院成了一张“白纸”,等待责任规划师们“绘图”。可是,手持设计图的规划师郑添和同事们并不想独自创作,他们要和居民们一起共绘家园。
责任规划师团队负责人、总建筑师吴晨告诉记者,和以往院落改造中的“一院一策”相比,此次“最美院落”改造通过居民共商、共同决定院落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的方式,加深居民参与度,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与此同时,根据居民提出的要求,责任规划师的工作也将由曾经的标准化向特色化、定制化转变,形成“责任规划师2.0版”。
回想起三月中旬的第一次“最美院落”议事会,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记忆犹新。当天,七八位本院住户围坐一起,一边品茶一边对着设计图纸提出意见。
“把花架设置在东南角吧,既能给东房解决西晒问题,还不影响大伙进出。”居民王彩丽说。
“对,花架子可以支起来,下面放晾衣架,一举两得,花草还能自由生长。”王金栋接过话茬。而腿脚不便的王国萍则希望能够在自家门头按上扶手,方便上下台阶。
记录下一条条意见,郑添和同事们逐一修改。这不,第二次走进22号院,设计图纸已经根据大伙的意见做了修改,这次入户,责任规划师们就是要和居民们商量出最终方案。
小院改造开工在即,谭道亮和居民们一样,等待着图纸变成现实的一天。
与此同时,大家也商量出了一套保卫胜利“果实”的办法。“我们制定了小院公约,院落改造完成后,院内居民按照轮流值班制进行打扫、维护。还会打造小院议事厅,遇到问题,通过协商寻求都认可的方案,让居民共治共建成为常态。”谭道亮说。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