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上证指数一度跌至3023.3点。权益类产品表现普遍不佳,截至3月30日,积极偏股型基金年内平均下跌15.37%。“基金大跌”连登热搜榜单,基民亏损严重。大幅震荡的市场环境让那些回撤表现优异的“抗跌英雄”重回基民的视野。
天相投顾统计得出 2017-2021年每年最大回撤排名均位于同类排名前50%的积极偏股型基金名单,评选维度包括基金规模、收益—风险情况、资产配置、持仓特征以及业绩归因五个方面剖析。让我们来一睹为快!
16只长期抗跌基金有何特点?
天相本次筛选指标将最大回撤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统计出2017-2021年每年最大回撤排名均位于同类前50%的积极偏股型基金,并剔除规模在2亿以下的基金后,得出16只最强“抗跌”基金。
它们分别是嘉实新消费、大成高新产业A、工银农业产业、国富小盘、工银新蓝筹股票A、诺安低碳经济A、嘉实研究阿尔法、工银美丽城镇A、工银新金融股票A、安信价值精选、诺安先进制造、民生优选股票、前海股息率100、鹏华先进制造、圆信优加生活、富国文体健康A,包含工银瑞信基金(4只)、嘉实基金(2只)、诺安基金(2只)、大成基金(1只)、国海富兰克林基金(1只)、安信基金(1 只)、民生加银基金(1只)、前海开源基金(1只)、鹏华基金(1 只)、圆信永丰基金(1只)和富国基金(1只),共11家基金公司的16只基金产品。
天相投顾研究发现,2018 年,上述基金规模缩水幅度小于市场基金;2019年2季度至2020年1季度,在市场基金规模整体上涨的情况下,名单基金规模出现下跌。这是因为在震荡下跌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基金优秀的回撤表现吸引了投资者进行申购;而在牛市中,上述基金的吸引力下降,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向赚钱效应更强的基金转移。
此外,2017-2021年,绝大多数名单基金的股票仓位低于同类平均水平;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名单基金相对于市场基金有更为明显的减仓行为,表现出更加出色的择时能力。
看上述基金的持仓特征,主要重仓食品饮料、银行和医药生物行业;相较于自上而下配置回撤较小的行业,主要通过自下而上优选个股控制风险;名单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差异较大,综合来看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集中持股或分散持股的特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名单基金更为主动地通过调整持股集中度分散风险;整体呈现出大盘价值的风格特征。
长期绩优基金有哪些?
是否“抗跌”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维度,直接决定了基民的持有体验。除此之外,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也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发掘出业绩表现较好且具有较强持续性的基金,那投资就是一件简单且愉快的事情。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应该从更长的时间角度看待基金业绩,那些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才能被认定为优质基金。
看晨星五年期基金业绩排行榜中,截至2022年3月31日,大盘成长股票基金前十名分别为泰达宏利转型机遇股票、工银新金融股票A、鹏华环保产业股票、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A、工银美丽城镇主题股票A、建信改革红利股票、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嘉实环保低碳股票、工银生态环境股票A,工银瑞信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晨星公布的产品评级数据,截至3月底,工银瑞信旗下共有13只基金获得晨星五星评级(含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其中7只同时获得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级,20只产品业绩居同类前十(含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区间排名)。
从产品具体类别来看,晨星的股票型基金中,工银瑞信三年期五星基金4只,五年期五星基金3只,均为行业最多;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工银瑞信三年期五星基金8只,五年期五星基金5只,也均为行业最多。
此外,工银四季收益债券、工银纯债债券2只基金入围2022年度晨星(中国)年度基金提名,工银瑞信成为唯一一家有两只固收类产品上榜提名的基金公司,最终工银四季收益债券斩获晨星(中国)“年度普通债券型基金奖”,成为2022年度该类别唯一获奖的基金产品。
据悉,晨星基金奖的评选方法包括定量筛选和定性评价。定量筛选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基金当年度以及长期业绩、风险、风险调整后收益;基金经理在2021年度是否变动等。定性评价考察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基金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投资组合与投资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合规情况等。
截至2021年底,工银瑞信基金的投研人员约180人,投资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3年。公司大部分投研人员以自主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在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中,自主培养的比例超过90%,不少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成长为投研骨干。
据悉,投研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工银瑞信基金突破常规,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投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路径,从行业研究员到行业基金经理、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打通研究到投资的快速通道。公司会通过业绩归因分析来识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针对契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主要行业,前瞻性地发行行业基金产品。在行业基金经理能力拓展后,逐步培养为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以实现人才能力与公司业务的匹配。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