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8|王静:仙去前,她突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4 20:00

本系列为北京青年报 “《天天副刊》问卷 ”第二季

本卷主题:清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

出题方:《天天副刊》编辑部

本期答题人:王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

01

各地、各家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仪式氛围也不同,或哀伤、或平和,或肃穆,或热闹……您个人比较认同的纪念方式是?

答:在我的家乡河北沧州,每当清明节,远在外地的儿女孙辈,会赶回家乡祭祀祖先。他们拖儿带女一起回去,先把祖坟修整一番,把被野狗、黄鼠狼等小动物盗的洞填好,然后带上贡品,去祖宗坟前祭祀磕头,同时念叨念叨这一年里儿孙们又有了什么出息,把孩子们的嫁娶、添子生女的好消息报告一番,让长眠地下的老祖宗放心,同时请祖先保佑孩子们健康顺利地成长。

我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姥姥的坟上祭祀,听着妈妈认真地念叨这些,仿佛在敬仰神明的样子,懵懂不解。现在自己也是中年人了,人生中的无奈痛楚也经历了许多,发现这样的祭祀真的很人性化——就算我在外孤独一人,无处诉说内心的痛苦,起码还有祖先不会嫌弃我,希望我活得好的。而大家一起去祭祀,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互不干扰,又互相陪伴着,充分地表达了哀伤,也寄托了对生活的期望。所以看到那些出嫁多年的妇人,在去世已久的父母坟前痛哭,也隐隐地理解她们了。

02

聊聊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经历?

答:婆婆去世时,我在身边,看到已经被肝癌折磨许久的老人,挣扎一下,突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再探鼻息,已经仙去了。内心悲痛清楚地知道,我们永远失去了她。但是仍隐约期待:老人最后那个天真甜美的笑容,是否意味着,她已经见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母亲?只有回到母亲的怀抱,才会有那么舒心的笑吧?

03

如果您身边曾有某个生命的逝去让您久久无法释怀,您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答:我11岁的时候,最疼爱我的姥姥去世,时间恰好是我小升初考试那天。考完试回老家,见到的,是冰冷的棺材,我当时就晕厥过去了。后来,妈妈每次春节、清明、阴历七月十五、阴历十月一这些祭祀的日子,都带上我,随便我怎么做,会不会哭、是不是磕头、有没有念念有词,都由着我。慢慢地,我终于可以走出没能送别姥姥的伤痛,学会了安慰自己,懂得了祭祀的重要性。

从心理咨询的视角来看,面对亲人的死亡,假如做到“生死两安”,就可以使人更容易接受这个丧失的现实了。对于丧失的哀悼,需要经历四个阶段:麻木阶段、渴望和寻找丧失个体的阶段、希望破灭和绝望的阶段、重组阶段。

我小时候跟在妈妈身边去给姥姥上坟,得以有机会感受现实的情境,充分接纳姥姥已经去世的现实,最终带着她对我的祝福,安心地生活下去。

04

假如面对孩子,您将如何回答“什么是死亡?”这样的问题?

答:我会回答孩子:“死亡,就是一个人结束了人生之旅的终点。”有意思的是, 我小儿子小的时候总是忧心死亡,每次他伤感,我都尽力地拥抱他、安慰他。现在他12岁了,遇到这样的话题,他总是淡然地说:“那件事(的发生)还有几十年呢。”他好像,更懂得享受当下,把现在过得更好一些了。

05

关于生与死,请推荐一部对您最有启发的书籍或影视作品,理由是?

答:我非常喜欢一个电影《寻梦环游记》,这是一部生命教育的电影,适合成年人和小朋友观看。它打动我的原因,是活着的人与已经去世祖先之间的情感联结。无论在与不在,留下的,是爱,是记得,这就够了。

06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对疾病、衰老、失能、终点,在您看来,有什么方式和办法可以面对“死亡恐惧”?

答:关于生命最终阶段的安宁疗护工作,已经在我国医疗行业开展起来,我也有幸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曾经畅想: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走到了最后的终点,我一定是带着安心、满足闭上眼睛的。

我会在中年期、老年期,一边接纳身体的逐渐衰退、失能,努力适应这个状态,一边接受心理咨询,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对其中产生负面情绪的环节进行多次加工、修通,从而趋于更加智慧圆融的状态,是坦然面对夕阳西下的好办法。

07

开个脑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编剧,会如何设计这个故事的终局?

答:如果可以自己编导自己的故事,真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我要让我的人生,以幸福圆满的现实,和自在满足的内心状态,心甘情愿地离开这个旅游地。

比如,家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爱我的人在我身边,我看着他们给我写的信,送给我的礼物,坐在美丽的草地上,晒着温煦的太阳,有微风吹过,带走我的灵魂。我,最终会与这个世界道别,那时,请欢送我。

08

假如今生到此,您认为自己哪三项是最得意、“无愧此生”的?余生往后,您最想实现的、能体现您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又是哪几项?

答:岂只三项,最得意的可能就是:养育孩子、和谐家庭、专业助人的工作。余生往后,我会致力于延续这些成就,并且在享受生活、滋润心田的路上,走得更远,充分加工自己的人生经验,在自我的整合方面做更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老太太,越活越有价值!

约稿/李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天天副刊》教师节问卷|对于教育的力量,我坚信不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0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20|陈铎:现在何必总躺着呢?反正将来是要长眠的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0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9|赵蘅:这一生用笔记录了太多,希望它们有美好的归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0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8|陈蒙蒙:请让他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7|陈莉:一枚硬币,能不能只有正面没有背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5|路桂军: 此生最大的荣幸,就是我懂得什么是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8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6|宋燕: 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我们与草履虫没有本质区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8
《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14|范桄溥:我希望可以用第三人称视角回看特别时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