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1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为建立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负担、最佳筛查、治疗方式和干预阈值的仿真模型,绘制出中国特色疾病图谱,中国骨松性骨折网络注册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近日,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注册登记网络平台和全国协作网(China Osteoporosis Registry Network, CORN)启动仪式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2022年会在京举行,旨在为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标准化患者管理方案和医疗协作路径贡献力量。
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刻不容缓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脆性骨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健康寿命,同时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脆性骨折患者是未来再发骨折的极高危人群,需要得到恰当管理及诊治。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强调,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一种增龄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18.7%,达到2.64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5%,达到1.9 亿人。如果按照2018年全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1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注册登记协作网启动
为推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防治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将牵头并携手参与项目的各家医院,在骨力计划等大量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注册登记网络平台和全国协作网,以共同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标准化患者管理方案和医疗协作路径。
作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夏维波教授介绍,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注册平台和全国协作网项目的启动,旨在获得国家级研究数据及生物样本库,绘制中国特色疾病图谱,建立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负担、最佳筛查、治疗方式和干预阈值的仿真模型。夏维波说,希望项目能够为制定国家卫生政策提供依据,全面提升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控水平。
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 “骨力计划”遍及18省
2020年,为应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共同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以国际上的骨折联络服务模式为依托,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搭建智能数据平台,在院内各科室协作下引导患者转诊,从而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减低脆性骨折再发风险。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38家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参加“骨力计划”,遍及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试点医疗机构中,健康管理、病情监测、临床治疗与长期随访有机结合,对脆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不同人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全方位助力患者的骨骼健康管理,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洁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