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120医生机械执行急救任务,该如何避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31 16:20

图文无关

30日,有网传消息称上海一例哮喘病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31日,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发布对该事件调查情况,称当事医生当时虽然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处置实属不当,已作出停职处理。上海浦东卫健委对该名患者的离世深表悲痛,对急救医生由于经验不足、处置不当未能及时出借车载除颤仪施救患者深为抱歉,对全区医务工作人员加强教育。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较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医疗战线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小,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救死扶伤。以上海120急救中心为例,承受着巨大的接听与运行压力,当班急救车增幅近50%,工作量是原先的三倍。即便如此,120急救工作仍然存在瑕疵,比如这名120急救医生未向求救患者施救,患者死亡后无论是该急救医生还是120急救工作,都不免被质疑。

从当地官方通报来看,该急救车当时正在执行对同一小区另一急症患者急救的任务,且急症患者已上车,急救车已准备前往医院。此时救护车被求助者拦住,要求救护车医务人员出借车载除颤仪。由于该病人在自己家中,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现场无法判断,出于先将车上急症患者送往医院的考虑,没有同意出借。就当时情形而言,120医生未出借除颤仪,似乎有一定道理。

除颤仪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仪器设备,是急救车必备的。假如当时120医生将车载除颤仪出借,将面临隐忧,一旦急救车上的患者需要除颤仪而车上没有,患者就面临生命危险;而且,缺少除颤仪的急救车是残缺的,不利于急救车履行职责。另外,除颤仪作为公共财产,出借时也要履行相应手续。从这些角度而言,该120医生未向求助者出借急救车除颤仪,也情有可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120医生未出借除颤仪,则显得缺乏职业精神。新版《医师法》第3条规定,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第27条规定,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虽然急需除颤仪的患者,并不在该急救车急救任务中,但既然需要除颤仪说明患者情况危急,作为120急救医生,应该对所有急症患者一视同仁。如果当时出借除颤仪,或采取其他两全其美的救治办法,或许结果将会不同。

120医生在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可能会面各种突发情况,这就考验着急救医生应变能力和认识水平。在此次事件中,医生机械地处理突发情况,不仅让求助的患者失去了挽回生命的机会,也暴露出当事人考虑不足。如果这名医生站在救助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恐怕会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官方通报认为急救医生经验不足,有一定道理。这也启示有关方面对120医生的行为应加强规范和培训,或者把有经验的医生配给急救车,避免类似事件再度上演。

急救车外出工作遇到的情况较复杂,如果随车医生经验不足,就容易出现机械式处置。对此,既要对120医生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应对复杂情况的方法,也要对《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和完善,用制度去改变机械式处置思维。特别要对120医生加强职业教育,不仅用《医师法》教育急救医生如何履职尽责,也要从医德角度教急救医生如何做合格的仁医。

文/丰收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京华好风气 | 大爷乘地铁突然瘫倒 北京协和医生上班途中站台救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8
乘客突发抽搐晕倒 北京顺义公交司乘人员紧急救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1
北青快评|救命的AED“装得上用不了”需监管解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8
万米高空的国际航班 苏州医生用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巴基斯坦乘客
扬子晚报 2024-07-24
北青快评 | 普及“救命神器”还需普及“救命神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2
北青快评 | 国羽小将猝死警示提升急救技能刻不容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北青快评|“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移动AED ”汽车平台值得期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3
北京地铁内一乘客心脏骤停 两名医生与死神赛跑 事后得知参与救人者是同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