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服务志愿者张诗怡:多为运动员着想很重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4 13:35

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比赛信息和数据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在“冰立方”赛事服务信息台,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张诗怡就以赛事信息服务组组长的身份,跟伙伴们一起做着各种信息的整理和发送工作,力求将各种比赛信息准确、高效地传递到需求者手中。

张诗怡在“冰立方”内留影

在张诗怡看来,自己所在的赛事信息服务台是冰壶赛事的“数据库”,“可以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比赛的所有赛事信息都从我们这里出发,最终到达场馆的各个角落。”张诗怡说,“在正式比赛前,我们需要将训练日程、竞赛日程、队伍阵容等赛事信息表打印好,投递到大家庭、裁判长和技术官员的办公室以及各参赛队的‘鸽子笼(信箱)’里。赛后,我们要立刻收集从信息系统打印出来的成绩单、竞赛总结、积分表等表单,并将它们整齐地粘贴到场馆公告栏上。”

这些打印、复印和信息传递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在这之前,志愿者需要非常清楚“数据库”里都有什么内容,分别储存在哪个位置。其次,这个“数据库”里所有的赛事信息表基本都是英文,还包含一些冰壶赛事的专业术语,因此,志愿者不仅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还需具备一定的冰壶知识储备,才能确保工作准确无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张诗怡,在这个岗位服务的游刃有余。

张诗怡在场馆入口处登记入场信息

除了提供赛事信息,张诗怡和伙伴们还兼任场馆安全的“守护者”。当每半小时一趟的冬奥村班车到来时,他们需要守在场馆门口,查验进入场馆者的身份卡,按照国籍登记每日入馆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数量,实时掌握场馆的人员流动情况。在比赛场次最多的一天,张诗怡和伙伴们接待了来自12个国家的近3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这要求他们熟悉各个国家的简称和证件代码,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入场者的身份,予以放行。

冬残奥会期间,张诗怡又多了一个身份——轮椅运动员的“护航者”。她和伙伴们值守在运动员通道的大门帘处,在运动员进入赛场时,主动上前掀开厚重的门帘,让他们顺利通过。比赛结束后,志愿者仍要在门帘处守候一个半小时左右,直到最后一名运动员离馆,道一声“晚安”。每当掀开门帘看到运动员的笑容,听到每一声外国运动员的“你好”或是“谢谢”,张诗怡都感到很温暖。“每次我在无障碍坡道上方的门帘处站岗时,总会看见一些运动员自己摇着轮椅慢慢地上坡。他们摇几下便要停下来休息,有的运动员可能比完赛体力消耗很大,爬坡时就控制不住轮椅往后滑。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一段路程。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独立、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环境,给予他们最大的平等与尊重。”张诗怡说。

张诗怡将比赛信息单放进“鸽子笼”便于提取

在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开始前,张诗怡和伙伴们不仅学习了服务残疾人的知识,还在演练中得到了锻炼,逐渐掌握了与残疾人运动员沟通和服务的技巧。“与冬奥会相比,我们在冬残奥会服务中希望通过一些细节的改变呈现出更加贴心的服务,多为运动员着想很重要。”她说,“比如在场馆入口证件登记处,我们会以半蹲或弯腰的姿势查验运动员的证件;在‘鸽子笼’布置方面,我们多次模拟运动员坐轮椅的高度,测试运动员伸手拿信箱里竞赛表单的过程,力求达到最方便;在信息公告栏,我们也以轮椅运动员最合适的视角张贴竞赛表单。”

张诗怡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感动,这些都将成为她前行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也会把志愿服务坚持下去,见证更多的美好。

感言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的每个日子里,我披着朝霞走向岗位,伴着繁星离开场馆,感觉自己特别充实。虽然我们的工作只是整个场馆、整个冬奥盛会中很细小的一部分,但无数个我们、无数片小雪花汇聚在一起,便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冬奥有我们更精彩!”——张诗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成都大运会|参赛运动员、观众纷纷点赞赛事组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颁奖礼仪志愿者战丽彦:不断被运动员感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8
赛事服务志愿者李皓楠:小小画像传递美好祝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小娜:运动员管理服务以小见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6
燕山大学志愿者郭晓美:将羽绒服披在运动员身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