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藏在俗语里的“清明上河图”:俗语中的柴米油盐与世俗智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3-23 07:00

市侩、匆匆、东道主、光棍、入流、伙计、新郎……这些看似寻常的俗语,究竟是怎么演变出来的?又有多少年的历史?在千百年口口相传的常言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茶余饭后的街谈市语里,又流动着多少世俗智慧、人间冷暖?它们如何饱受时间的揉、捏、捶、打,辗转至今,仍然喷薄着粗放的生命力?

很难想象,“五福临门”这一俗语,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的《尚书·洪范》里,距今已两千多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向源头追溯日常俗语的根系,寻访如今或已鲜为人知的古代社会生活。从吴地小儿新年叫卖“痴呆”的趣味盎然,到“红口白牙”说瞎话的活泼形象,从“五毒”竟然是良药的朴素真理,到“白日见鬼”原来是指清水衙门的恍然大悟……而在100幅与100个俗语一一对应、意趣相映的精选古画中,俗与雅、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水乳交融,为活的语言打开了美的疆野。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是中国台湾诚品书店蝉联40周热销作家许晖“100个词”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延续了《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的风格,穿透时光的隔阂,回到俗语诞生之初的语源现场——那些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熙熙攘攘的风俗百景,一瞬间跃然纸上。许晖以轻松晓畅的笔调,原汁原味、“入乡随俗”地展现了古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继续沿用“100个词”系列独特的线装裸脊装帧,搭配四色全彩印刷,精选与100个俗语的相应100帧精美古画,打造“清明上河图”的意境,带领读者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民间智慧的同时,亦能品万千世相,嬉笑怒骂;看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俗语考古:

“风靡”原来是形容厨刀太锋利

今天的成语和日常口语中都经常使用“风靡一时”这个词,形容着装、爱好等各种时尚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靡”的本义是散乱、倒下,比如“望风披靡”是形容草木随风倒伏之态,“风靡”即风行,也是形容风吹倒草木的样子,引申而指竞相效仿和倾慕。但是,“风靡”一词最初的用法却令人大跌眼镜!

《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了晋平公的一个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含有古人关于疾病的独特禁忌。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杀臣不亦蚤乎!’”

家臣端来烤肉,上面却有缠绕的头发,晋平公催促快去杀掉厨师,不得赦免。厨师为自己辩解,说如此锋利的厨刀能砍断骨头却砍不断头发,桑炭能把肉烤得红红白白却烧不焦头发,眯着眼仔细观察烤好的肉却看不到头发,显然不合常理,而是有人暗中憎恨我才陷害我的。

其中炮人所说的“臣刀之利”竟至于“风靡骨断”,像一阵风吹过去,骨头就砍断了。这里的“风靡”虽然是形容词,但却由此可见炮人的这把厨刀之锋利。

一根缠绕在烤肉上的头发就让晋平公愤怒到要杀人的地步,如果不了解古人眼中头发和疾病的关系,就会觉得非常费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煅治服饵,令发不白。此正神化之应验也。”晋平公之所以大动肝火,看似因为小事,其实正是由于头发“误食入腹,变为症虫”的认识所致。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宋朝足球运动是怎么没落的?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9-14
郑春辉:从《清明上河图》到《京杭大运河》 藏在群山里的国宝
中国青年报 2024-06-21
历史|“危机四伏”还是“为万世绘太平”?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主题的解读与思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沈阳
中国新闻网 2023-07-03
艺术|比真迹更“真实” 比真实更真诚 ——重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新发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1
艺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藏在古人衣橱里的秘密正在被揭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1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讲述平凡中国人逐梦小康的鲜活故事
新华社客户端 2021-07-14
以物传情,送“他”的情人节礼物清单已备好
环球网 2021-0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