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戴上耳机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健身时听音乐,通勤时听新闻,开车时听广播……随着5G时代的到来,声音作为“陪伴者”,正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娱乐和生活习惯,音频类App、广播剧、有声书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把声音经济推向风口。
根据易观分析数据,2021年中国声音经济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已达8亿人次。移动互联网平台围绕“声音”提供多元化内容服务,从内容版权、制作机构、音频内容平台、收听硬件到辅助服务商,产业链趋向完整,声音经济成为当前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娱乐时人们追求的“视听盛宴”中,音乐一定有重要位置。从多年前的唱片、磁带到“云端”,音乐可谓声音经济中的一员“老将”,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刚需”。20几年前,拥有一部随身听就是“全街最靓的仔”,现在每年年底,朋友圈晒出的各不相同的全年歌单、K歌成绩单等,让在线音乐被赋予了社交符号。
几十年前村镇口的“大喇叭”和家家户户的收音机,也紧跟时代潮流,“缩小”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中。以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为代表的在线音频平台,正受到各年龄层人群的喜爱,经历了几年的积累,三者凭借海量用户走上了包含音乐、脱口秀、有声读物等全品类的道路。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声音经济洞察报告》显示,音频内容已不局限于休闲时间,几乎贯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全天。碎片化时间下,随时随地“打开耳朵听”,也契合了现代年轻人对于效率的追求。其中,24岁及以下年轻用户对声音内容活跃高峰时段集中在18-22时,深夜0点仍有超一成用户与声音为伴。
上述报告还显示,职场人对于多元化音频内容接受度高,尤其在有声听书领域,知识服务类音频应用深受他们的偏爱,这让新兴发展的有声听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也因此,在精神产品消费升级趋势下,更多年轻人、一二线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城市用户愿意为优质音频内容付费。在声音平台类型及内容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声音场景呈现出软件与硬件结合、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展出形式虚拟化等新的发展业态。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音频内容生产商正在繁荣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声音经济相关企业近3.8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400余家,增速达6.91%。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对于可参与制作的网络音频类App表现出更高的偏好。一个人、一套设备和一个安静的地方,你可以成为一名播客,也可以开启有声书录制。近些年,声音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的快速发展,还诞生了一大批新职业方向,音乐达人、配音达人、转述师、音频播客等,成为年轻人的就业新选择。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姚认为,声音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多元繁荣,助推了灵活就业、兼职创业等新就业形态发展。“只要对声音有自信,人人都可以在这个时代焕发光彩”。
不过,他还认为,无论是何种业态的声音经济,能够直抵人心、持续发展的关键仍是优质内容的支撑和呈现。“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介生态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内容创作是重中之重。要稳定保持声音变现的商业化运作,就需要专业团队的精细化创作。当下声音经济相关MCN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电视综艺类节目的不断出现,也说明声音经济正在走向成熟。未来广阔的市场中,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