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2022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数据上看,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华遗嘱库还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他们立遗嘱主要处分的财产以“银行存款”、“虚拟财产”为主。
由此可见,从谈“遗嘱”色变,到“00“后立遗嘱成为一种现象,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过离婚离异人群依然是订立遗嘱的“刚需人群”,有夫妻在离婚“冷静期”双双准备立遗嘱。
立遗嘱趋向年轻化,00后已开始立遗嘱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根据分析,“00后”人群立遗嘱主要处分的财产除“银行存款”外,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也成为常见的财产类型。
而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原因有许多,据统计,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我想立遗嘱。”2021年春节前,一个16岁的少年向中华遗嘱库打了这样一通特别的电话。“我要把攒下的所有存款都留给妈妈,万一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妈妈多一些照顾。”工作人员听到后很惊讶,她反复询问着男孩的信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并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才可以立遗嘱。
男孩语气很平静,他说自己是一名护士,曾经在一家医院支援。在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多位重症患者离开。每当想起那些曾经鲜活却又消逝的生命,他就感觉,“如果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太遗憾了。从一线下来以后,这个念头一直在脑海里。“他说,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从小便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牵挂。男孩说,“妈妈是我的一切,这些钱也是我的全部了。”
疫情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珍惜眼前人,通过遗嘱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无独有偶,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也想将财产全部留给自己的母亲,她说,自己靠做购物网站的平面模特攒了一笔钱,父亲却瞧不起她,说她是出卖色相赚的钱。“我和父亲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如果有事,我更担心我母亲,她太弱势了。 ”女孩担忧地说。
21岁的王先生也是00后立遗嘱人群中的一员,2021年他在中华遗嘱库也立下了遗嘱。他表示,此前看到一个新闻说丈夫去世了,银行卡里的存款无人知道,无法取出来存款,其妻子挨个银行去查询是否还有存款。王先生也担心:要是某天真的突发意外了,来不及交待,那么卡里的钱到底该怎么办?因此,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将“立遗嘱”这件事纳入到自己的规划中,最后选择在生日那天用立遗嘱的方式,确保银行卡里的钱在自己某天突然去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被家人取出来。
“冷静期”实施一年 离婚不成先立遗嘱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或许它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他们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此外,白皮书数据还显示,2021年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比达70.7%。
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未婚、再婚和离异比例相对于60周岁以上人群高出许多。再婚人士比例五年间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从8.24%至10.46%;离异人士比例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从7.53%上升到11.82%。
陈凯介绍,从数据看,说明离婚离异人群依然是订立遗嘱的“刚需人群”。
他讲述,2021年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服务中心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一位前来咨询遗嘱的梁女士,在中华遗嘱库偶遇了自己正处在“离婚冷静期“的丈夫。
原来,9月份梁女士和丈夫张先生经过半年多的冷战后,两个人选择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手续。根据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两个人需要经过30天的冷静期才能正式办理离婚,一旦冷静期内有任何一方撤回离婚申请,双方的离婚就遥遥无期了。梁女士咨询了律师意见得知,在离婚还没办理完成的情况下,万一自己有什么意外,丈夫能合法继承到自己的遗产,没想到,她的丈夫也有同样的担心,也在律师的陪同下到中华遗嘱库咨询。
126人立遗嘱捐赠遗产 有老军医夫妇捐房产给科研
中华遗嘱库推出了“遗产捐赠”服务,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在去世后将财产进行捐赠。
据统计,捐赠对象为公益组织的,占比超过80%,其余捐赠对象则包括:党组织、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通过订立遗嘱捐赠财产,可以为该财产设立遗产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遗嘱人去世后,委托受托人将遗产交给慈善基金会,也可以通过设立慈善信托,或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此外,通过订立遗嘱捐赠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本人对财产享有处分权,同时,在捐赠的财产数额上,没有条件或限制。与普通捐赠不同的是,遗嘱人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意愿,随时可以增加、减少捐赠的规模,或者撤回捐赠。
2021年8月,一对老夫妇严老先生和刘阿姨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房产相互继承,两老去世后由女儿居住,女儿去世后,将房产捐赠给国家。他们表示:自己在军队从医20余年了,知道国家科研工作需要资金支持,将房产捐给国家作为科研启动资金,觉得很有意义。
支持“遗嘱在线查询” 即日起可免费查询
如果遗嘱人去世后,其家人不知道该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没有找到该遗嘱,从而导致遗产分割出现违背遗嘱人意愿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华遗嘱库从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的服务,仅象征性收取0.01元以防范恶意查询。
据悉,该线上查询系统将逐步取代过往传统的线下查询服务。
“遗嘱在线查询”服务可以为遗嘱人本人、继承人、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提供查询服务。该线上查询服务推出后,未来遗嘱人本人、继承人,可通过线上查询遗嘱内容、以及申请办理提取遗嘱原件,随时可以查看办理进度,节省时间。同时,未来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在办理与中华遗嘱库遗嘱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通过线上查询方式实现,极大地节省了办案资源。
陈凯介绍,中华遗嘱库会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当事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首先,只有遗嘱人生前指定的人才有权查询遗嘱内容。一般人只能查询自己的遗嘱,以及自己作为继承人的遗嘱。第二,查询他人的遗嘱,须提供遗嘱人的死亡证明。也就是说,遗嘱人去世前,只有遗嘱人本人可以查询自己的遗嘱,其它任何人都不得查询。第三,查询系统采取了严格的隐私防范措施,包括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防止冒名顶替,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例如系统并不采集人脸识别数据,仅进行比对等,切实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