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所有企业中占比超过九成的中小微企业,无疑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筋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尽管它们如此重要,但由于抵押物不足、信用数据缺失等问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却又一直是阻碍他们发展的“拦路石”。尤其在今年国内多地疫情再次出现反复的情况下,对于在风险面前本就脆弱的小微企业主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如何借助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输血造氧”,助力实体经济驶上“快车道”在今年“两会”中再次成为热点议题。
作为国内最早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信贷服务机构之一,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近几年对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小微及个体工商户人群的关注,使其逐渐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生态系统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主注入了正能量和新动力。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这些出现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句,也勾勒出了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未来蓝图。
为小微“输血造氧”,普惠金融进入新阶段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普惠”一词出现了7次,其中有5处与金融相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无疑显示,普惠金融的发展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持的重要内容。
尽管“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2020年撰文表示,目前普惠金融面临服务地区和机构发展不均衡,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集中的特征明显;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等问题。
而在近两年的疫情环境中,中小企业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融资困境更是有所抬头。在今年的“两会”中,就有多个代表提出这个问题。
“中小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单一、体量小,在不可抗力冲击面前尤为脆弱,应尽快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甘霖’,引活水、保生机、促活力。”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立丰企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明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
而据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了解,因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较大,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往往会高于地方龙头、骨干等大型企业,在经济环境不佳时更为明显。
如今,首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5年规划实施完成,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接下来政策端如何进一步发力构筑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值得期待。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发展普惠金融,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普惠金融生态系统,这比单纯发放一笔小额信贷给一家小微企业重要得多。
随着2015年我国印发了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输血造氧”成效已有所显现。
此次在“两会”前夕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了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了2个百分点。线上保险、数字信贷等创新产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覆盖面和精准度显著提高。
在普惠金融的赛道上,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行业公司均盘踞其中,也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小企业“输血”,从它们陆续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可以看出,各家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近年来动作颇多。但由于各方面因素,依旧存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盲区”,这时候就需要客群更为下沉的机构来补位。
国内最早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信贷服务机构,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管理贷款余额6,610亿元,累计借款人数达近1,680万人,报告期内,八成新增贷款流向小微企业。
当下疫情反复,实力相对薄弱、风险抵抗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加剧,极易因资金链断裂又无法顺利融资而破产。平安普惠通过App、官方客服电话等方式自主办理融资服务、接受咨询服务。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为全国尤其是疫情较严重地区小微提供7*24全天候线上服务。同时,在广东、深圳、吉林、陕西多地疫情情势,迅速响应,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一线,据了解,投身一线疫情的员工志愿者近千人,捐款超22万元,捐赠口罩20万只、消杀用品及食品超700箱。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梯度培育“专精特新”
“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在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其下一步工作给出了明确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主体的异质性、融资需求的多样性、面临问题的差异性,决定了金融服务需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而其中一个需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就是“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而这也是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鼓励的方向。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近日表示,2022年工信部将更加精准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专精特新”是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需要,在我国经济转型期,这也是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市场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因此急需普惠金融进行“输血造氧”,帮助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本次“两会”期间表示,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主要有“三个难”:营收增长难、投资发展难、成长转型难。建议金融企业量身定制专项金融扶持政策,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要根据其产业性质和特点来配套融资方案。
近日,在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从业机构需进一步突出金融帮扶特色。据记者观察,对“专精特新”的精准滴灌已成为各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以陆控旗下零售信贷服务机构平安普惠为例,其去年推出的“4+1”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扶助覆盖批发、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业为四大重点扶持行业,同时加上区域重点扶持行业,形成“4+1”的行业差异化定向扶助,三个月内帮助了近5万名小微企业主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约4亿。
据了解,该计划今年将做升级,把全国三大区域重点扶持行业升级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零售业。同时,因地制宜地在每个区域内选择3至4个地区或城市,分别增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之一作为“+1”扶持行业,形成“4+1+1”的凸显地方特色的扶助计划,进一步精准加大“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力度。(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