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315 | 悟空保“首月保费1元”欺诈陷阱:春节回趟家发现老人被扣3191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5 12:42

315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本报报道《“首月1元”保险套路有多深?》半年多过去了,以“首月1元 购买600万医疗保障”为噱头的绝大多数保险产品被叫停了,但是那些已生效的保单仍在自动扣费,并严重困扰着这些投保人。

根据投诉信息梳理,诱导客户的“坑”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有些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买的保险,还有些人是从出行、支付、短视频等各类App或者网页上误点了广告,如填写问卷、扫共享单车、扫共享充电宝、停车场扫码付费、线上购物等。还有很多人投诉称,家中老人几乎不识字的情况就被投保,连续被自动扣费也未察觉。

消费者只需填写投保人的姓名、身份证、手机号三项信息就可激活该保险,完成投保。在各条投诉中,“诱导”、“不知情”、“欺骗”等字眼频频出现。

春节回家发现父母被扣保费3191.2元  险企同意退保但不退保费

2021年7月20日,北京青年报曾经报道《“首月1元”保险套路有多深?》,当时多名网友投诉,本人或者父母长辈被误导投保“首月1元,可保600万医疗保险”后,第二个月起被微信支付自动扣费;还有网友因交停车费时误购“首月1元百万医疗险”,在第二个月就被自动扣款285.99元。以“首月1元购买600万医疗保险”为噱头的保险产品在各地销售,给众多消费者造成困惑。

2021年8月26日,北京银保监局官网公布《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等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着、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时至今日,“首月保费1元”百万医疗险困扰投保人,即使通过微信关闭自动扣,之前已经被扣的上千元仍无法追回。

近日,多位网友发文控诉,春节期间回家乡过年,发现家中长辈手机上有多笔不知情、未告知的“保险扣费”记录,竟然是在媒体上多次曝光的“首月1元保险”产品作祟,令人非常气愤。2022年2月6日,王女士发现家中老人手机上已经被连续扣费10个月,总保费3191.2元,她多次致电保险公司投诉,险企同意退保不再有新扣费,但拒退之前已扣保费。

案例一:自动扣款容易退款难  每月扣款150元只退0.1元

多名消费者投诉,被悟空保扣款5到9个月,金额每月150元到289元,投诉后客服同意退款,随后账户显示已退款。一查才发现,商家套路实在太深了,每月扣款页面显示均有退款,但分别只退了0.07元-0.10元不等,无奈只能继续投诉。

孙女士(化名),“已经打过很多次客服了,有直接挂我电话的,有敷衍我只退我一点点钱的,还有说理说不过我结束电话的。钓鱼保险,没有验证本人的任何信息,也没有经过本人授权就在后台给我开了业务,现在怎么都不退钱。”

案例二:父亲给单车共享充电支付时自动跳转悟空保  保险伪装成租金付款

网友李先生(化名)介绍,他的父亲于2021年6月1日给电单车共享充电扫码准备支付1元租金时,页面自动转跳到悟空保的“首月1元保险”,保险竟然伪装成租金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付款。并且,为了掩人耳目,在开通时并没有任何保险人的信息填写,直接就开通并续费,后续费用为每个月自动扣费252元。

李先生回忆,但是经过在悟空保客服电话的投诉后,同意退款。直到今年2月,李先生才发现仅退回90多元,客服拒绝退回剩余的钱款。

案例三:网友已经身负债务 莫名其妙又损失2028元

一位匿名的网友投诉称:“未经我本人允许的情况下,悟空保自动扣除我微信中的钱,2021年5月-12月,以及2022年1月-2月的保费,共自动扣款2028元。请退回我损失的2028元,本人并未提供身份证号码,也没有签字收到保险单。”这位网友表示,让已经身负债务的人,又莫名其妙损失2028元,商家的良心不会痛吗?

案例四:父亲识字不多 被扣费2022元

葛女士(化名)投诉称,父亲认识字不多,被诱导套路,然后每个月莫名被扣款,总计2022元。目前仅收到1期退款,其余8期并未收到,还有1865元未返回。

还有一位网友称,自己母亲于2021年7月25日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点扣费1元后,并未提示每月自动扣费; 从2021年8月26日开始每月扣费150.79元,已经扣费6个月,合计905.74元。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很难弄懂手机上的事情。子女帮助查询后发现悟空保一直在扣款,并且微信小程序还并不能走退款程序,并且客服电话也无人应答。

业内人士:每月扣费150元-289元 价格非常不合理

从产品价格上看,这种首月1元的百万医疗险,后面11个月分摊全年保费一分不省。首月1元的百万医疗险,以后续11个月每月扣费285.99元估算,一年保费高达3145元。实际上,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远没有这么贵,一般保额100万的百万医疗险,有医保50-60岁健康人群投保,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以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 13670元,即使是三甲医院人均住院费才万元出头,如果是小病小痛住院,大概率用不到保额600万的医疗险。而现在各个省份、城市推出的政府指导的惠民保产品的保费每年只需一两百元。

从该产品保障情况看,适用人群为出生30天至60周岁(含),保障期1年,等待期30天。一般医疗保险金200万元,105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400万元,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与105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共用400万元,70种重疾特别费用10万元,意外住院津贴100元/天,最高18000元。有消费者对百万医疗险有误解,实际上“百万医疗险”是健康险,不是重疾保险。重疾险是要符合条款约定,就可以一次性拿到保额,与是否就医,以及就医花费无关。百万医疗险报销规则为仅承担住院期间的合理医疗费用,减去免赔额,按照比例报销,最多不超过总的医疗费用。

业内人士:这种保险产品难以产生理赔

读者王先生投诉称,在2021年6月14日无意点击到了悟空保,后续一直扣保费,在这扣保费期间也未收到悟空保客服任何电话告知保险生效。他在2021年11月22日突发心肌梗死疾病住院,联系悟空保工作人员进行理赔。被告知由于投保时没有告知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症,已经被保险公司拒保。王先生质疑悟空保并未向自己询问这些情况,且一直自动扣费,这是不是属于销售误导、甚至欺诈?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重疾险、医疗健康险都需要消费者进行健康告知,这种“首月1元”的百万医疗险只用输入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就能购买,日后一旦出现理赔也必然会很难理赔。

支招:遇自动扣费如何退保?

业内人士支招,如果发现误买了“1元保险”,还没到一个月时,可以通过在购买的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上,右上角有三个小点,点开找到“扣费服务”,点开后找到已经开通的自动续费服务项目,点击“关闭”即可取消自动扣费。如果第二个月已经扣费,可拨打保单上的客服电话要求退保。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曾表示,此类“1元保险”的经营者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保险广告弹出时,并没有向消费者充分地去说明和告知投保人的权利、义务和风险,也没有以显著的方式去提醒有关事项,这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经营者责任的相关规定。如果发生此类纠纷,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选择跟经营者和解,也可以去向相关部门投诉,最后也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尽管悟空保在黑猫投诉有近万条投诉,但查询该公司的关联诉讼信息显示,只有几条与员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并没有大量的消费者维权官司。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常点击“1元保险”的消费者多是对金融保险不太了解的老年人,一方面他们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请律师打官司或者给子女添麻烦,很多人会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悟空保已两年半没有获得新一轮的资本投入

据企查查信息,悟空保是一家第三方保险经纪公司,悟空保隶属于北京悟空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15日,目前已经历了四轮融资。

悟空保创始人兼CEO陈志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欧08EMBA、北美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曾任前京东金融副总裁,目前持有悟空保49.43%的股份。

2015年10月,悟空保获得来自梅花创投、青山资本的15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6年5月,获凤凰祥瑞、风云资本1亿元Pre-A轮融资;2018年10月,国华人寿、58产业基金投入数千万美元帮助悟空保完成B轮融资;2019年6月,悟空保再获6000万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58同城、易宝集团和梅花创投。C轮融资后,悟空保已经两年半没有获得新一轮的资本投入。

链接

银保监会曾通报批评“首月0元”“首月1元”   将其定性为“欺骗投保人问题”

2020年底,中国银保监会曾发文通报批评多家第三方平台使用“首月0元”“首月1元”等进行宣传,将这些行为定性为“欺骗投保人问题”,险企以及平台的这种行为也涉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问题”。因为所谓的“首月0元”“首月1元”等内容,实际是首月不收取保费或少收保费,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2021年10月21日,银保监会消保局曾针对“首月0元”“零首付”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发布风险提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消费者,在浏览保险营销宣传页面时,注意了解发布营销广告主体、保险产品承保机构,看清保险产品类型、保障内容和收费方式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选购,不被“免费”营销宣传诱导购买了本不需要的产品。如对宣传界面内容不了解,最好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同意授权办理等操作,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消费者如确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等重要内容的销售页面,不随意点击确认。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尤其是线上签约投保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就“一勾到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直播里的“叫卖式”医疗险、“1元购”套路……这些保险营销套路知多少?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15
258元惠民保现身 保费越来越不“亲民”?
北京商报 2023-10-17
动辄百万保额、投保容易赔付难,互联网保险保了个寂寞?
工人日报 2023-05-15
互联网保险“低进高出”,消费者吐槽“保了个寂寞”
工人日报 2023-05-15
无视监管 悟空保“1元免费领取”套路无孔不入 监管将立案调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