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追忆作曲家吴祖强:他一生从未离开过讲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5 12:29

作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于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从根据阿炳二胡独奏曲改编的《二泉映月》,到根据刘天华原作二胡曲改编的《良宵》,从参与创作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再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多部教材和文集......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吴祖强是个不可忽略的名字。

吴祖强1927年生于北京,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在音乐家盛家伦、张定和的影响下立志学习音乐。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习,师从江定仙。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强成为首批留苏的三名音乐专业学生之一,与指挥家李德伦、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一同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2年任院长。

吴祖强(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他这辈子没有离开过讲台

在创作方面,吴祖强创作了管弦乐、协奏曲、舞剧、大合唱、室内乐、独奏曲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观众熟知的是与杜鸣心合作的中国舞剧《鱼美人》,以及与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合作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此外,吴祖强与刘德海、王燕樵合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刘德海合作的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春江花月夜》也广受欢迎。他根据阿炳二胡独奏曲改编的《二泉映月》《听松》,以及根据刘天华原作二胡曲改编的《良宵》同样是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

吴祖强的这些交响乐作品,以西洋管弦乐技法表达民族情感,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度的思想内涵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民族的魂魄,成为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至今常演不衰,成为音乐院校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虽然著作等身,但吴祖强最为骄傲的是这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讲台。吴祖强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和院长,在任时间加起来长达11年,为世界培育出了许多的优秀音乐人才。他的教学生涯持续了五十多年,创作反而成了他的业余工作。吴祖强留学回国后回到讲台报效祖国,他把在苏联学到的西洋管弦乐技法系统地引进中国的音乐教学,编著出版了作曲技术理论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及其他一些译著,这些教材被几代音乐学子使用。如今《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已出版了十几万册,荣获国家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他的音乐创作与教学,为中国主流音乐文化的创建立下卓著的功勋,推动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80年代,为了能继续从事音乐教育,他推掉文化部的领导工作,担任了中国文联的党组书记,同时兼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那时候,他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儿,但吴祖强曾说,“我宁可这样,也不愿离开我的专业、不愿离开我热爱的音乐。”作为吴祖强的学生,作曲家郝维亚非常清楚老师的想法,“他是一位作曲家,但是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骄傲地说,他这辈子没有离开过讲台,他也为此感到很骄傲。”

严谨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198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到博士毕业,郝维亚跟吴祖强学了10年作曲,吴祖强留给郝维亚最深的印象是严谨。

“严格意义上讲,我是他最后一个本科生,从我之后,他就只收研究生了。教学上,他对所有的学生都非常严谨,严谨可以说体现在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郝维亚还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讲起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三交响乐》,吴祖强从书架上抽出这部作品的总谱,上面密密麻麻做了记录,“他告诉我,当时这部作品首演的时候,他就坐在肖斯塔科维奇的背后,观察各种细节,很难得。尤其在我们这个匆匆忙忙的社会里面,那种对待专业的认真态度,至今让我很难忘。”

学生成长的点滴,吴祖强都记在心里。每当郝维亚创作出新作品时,吴祖强都会到现场听,并提出各种建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演郝维亚创作的歌剧《一江春水》,而彼时的吴祖强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他坚持坐着轮椅专程到上海看完歌剧首演。“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老师以后恐怕很难出门了。”于是那次,郝维亚特地带着吴祖强到外滩和浦东看了看,那也是他最后一次出远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北京交响乐团开启龙年首场演出 上演勃拉姆斯之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纪念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图片展在京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17
著名作曲家施万春去世 曾为《开国大典》等影片配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9月20日开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首届“暑期青少年木管大师班”闭营 70余名学员登台表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