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寻子26年抱憾离世后续 认亲现场这些爸妈也来了 转发再帮帮他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12:40

杨素慧寻子26年无果抱憾离世,志愿者接力寻找,最终帮她了却了夙愿。只是结局谁也没想到,这对母子竟然是多年的微信好友。

3月14日,徐剑锋和姐姐前往浙江台州杨素慧的坟前祭拜,一家人终于实现了大团圆。不过,在认亲现场,还有一些家长也举着牌子赶来,他们也想蹭一蹭认亲现场的热度,再找找自己孩子的线索。在他们看来,徐剑锋、孙海洋一个接一个的寻亲成功,振奋着具有类似经历的他们。

时间没有冲淡他们寻子的决心,他们倾尽所有,只想孩子早日回家。

跋涉千里赶赴认亲现场  他们也需要被关注

3月14日,浙江台州,寻亲成功的徐剑锋和姐姐前往母亲的墓地祭拜,随后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跟着抵达现场的,还有多名不远千里从广东赶来的寻亲家长,其中包括陈福香、罗传辉、肖超华。

“我们都在一个寻亲群,大家相互之间都有一些了解。”陈福香说,寻亲的家长都认识或者知道杨素慧的故事,都为她生前错过与徐剑锋相认而感到遗憾,根据以往的规律,只要有一家寻亲成功,其他人就会前往现场蹭热点,一方面表示祝贺并沾沾喜气,另外一方面,也想出现在媒体的镜头里,将自己寻亲的信息传播出去。

这些家长有的举着寻亲的牌子,有的穿着寻子的T恤,站在镜头前,他们讲述着不知讲了多少遍的寻亲信息,不过,他们的想法一致,希望通过这次的网络传播,将寻亲的信息扩散得更远。

宝贝回家网志愿者燕子表示,徐剑锋事件给寻亲家长们敲响了警钟,为何一些已经有记忆的被拐孩子记不住父母的信息?是因为人贩子会对年幼被拐的孩子进行“洗脑”,也就是时常灌输一些错误信息,时间久了,孩子可能遗忘最初的记忆,转而记住虚假信息。

为寻女儿他放弃工作 老人离世前仍在期待奇迹

罗妙荃,失踪时圆脸短发,脚踝部位曾经被自行车磕碰,可能会留下伤疤。

罗传辉曾经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员,1984年7月26日,女儿罗妙荃出生,成了他的掌上明珠,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1990年1月30日,正值春节期间,住在深圳龙岗的罗传辉和妻子、女儿一起到孩子姥姥家——惠州惠阳秋长镇白石洞村走亲戚。

上午10时许,罗妙荃和小朋友一起在外婆家附近玩耍。中午准备吃饭时,大家发现孩子不见了。

“后来问了一下其他的小朋友,说是他们遇到一名妇女,对方要带着罗妙荃去找妈妈。”罗传辉说,找到那名妇女后,对方只是说孩子跟着走了一段路就自行离开了。“我们发动村里的200多人一起寻找,忙活了两周也没有结果。”

罗传辉四处打听信息,甚至听说女儿被人发现出现在一名嫌疑对象的家里,而对方接受警方调查之后拒不承认,无果而终。对方到底是不是人贩子?由于缺少确凿的证据,罗传辉只能将疑问埋藏在心里。他所能做的,就是踏上寻找之路。

此后,罗传辉只要有休息时间,就四处张贴寻人启事,或者到电视台发布信息,但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消息。

由于长期坚持寻找孩子,罗传辉不得不放弃工作,从单位辞职。随着网络的发达,他和其他寻亲者开始抱团取暖,在微信群或者QQ群里互通有无、分享信息。

警方开展团圆行动以来,不少人抱着希望采血入库,找到孩子的人越来越多。这让罗传辉等看到了曙光。不过,他遗憾地表示,孩子的爷爷奶奶一直盼望能够见到罗妙荃平安归来,却未能等到,已先后离世。

罗传辉说,他为了找孩子放弃了工作,也没有好好照顾老人,甚至老人去世时,他都在寻找女儿的路上,没有好好尽孝。不过,寻女之路,他将永不放弃。

三个女孩一起失踪  妈妈放弃生意奶奶自责离世

李小妹:右耳后面有块月牙形黑色胎记,脚背上有幼年开水烫伤的疤痕,比较显眼。耳后一侧有月牙形褐色胎记,内双眼皮,一个头旋。

对广东揭阳人陈福香来说,这一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丢失21年的小女儿李小妹。

陈福香当年在深圳开了一家商店,2001年11月15日,家人为李小妹刚刚去世的爷爷办理丧事,返回揭阳市揭西县南山镇上垠村,丧事结束之后就出事了。

“头七那一天,按照当地风俗,我们要回到娘家喝一杯茶,叫做走孝。”陈福香说,她和丈夫一起于上午9时许返回邻村的娘家,走之前还能看到女儿李小妹和叔叔家的两个女儿(大女叫李芬,小女儿李洁)一起玩耍,“上午10点多,我就听到村民告诉我,三个孩子不见了,于是赶紧返回寻找。”

三个孩子年龄都不大,李小妹失踪时3岁4个月,李洁3岁6个月,李芬4岁5个月,她们能跑出多远呢?陈福香认为很快就能找回来,没想到越找越害怕。住处就在山脚下,孩子会不会上山迷路了呢?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上山,为防止孩子听不到,大家找来铜锣边敲边喊,连池塘和废弃的坑洞都翻遍了,电视台也播发了寻人消息,但三个小女孩还是从村里消失了。

随后,陈福香和家人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寻找的范围越来越大,但终无所获。

“我们走孝之前,因为觉得时间不长就能回来,所以委托孩子的奶奶帮忙留心,出事之后,老人家很自责。”陈福香回忆,孩子走失之前就在树下玩,婆婆没事时就站在这棵大树下向远处张望,等待她的三个孙女回来,“我经常半夜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起床去门口看一下,就怕孩子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我要记着给她开门。”

孩子的奶奶本来就遭受老伴去世的打击,再加上三个孙女的失踪,自从一次走路不小心摔倒,便瘫痪在床,最终积郁成疾离世。

为了找孩子,陈福香和丈夫将深圳的商店关掉了。5年之内毫无经济来源,导致家庭状况一落千丈。后来,考虑到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读书,陈福香重新拾起生意,在其他地方另起炉灶。

“这么多年我从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寻找,一有消息或者机会,就到处打听。坚持寻找孩子的家长,我们都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望、希望、绝望……”陈福香说,遇到其他寻找孩子的人,只要能够帮忙,她也会尽量伸一把手。目前,丈夫也因为受到打击身体欠佳,她只能独自担起家庭和寻找的重任,期待女儿回归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十分钟后儿子失踪  他关掉商店踏上寻找之路

肖小松:大眼睛、皮肤白,讲一口普通话,聪明可爱,喜欢讲话,一个头旋。小时候他的右边眉毛处不小心用铅笔划伤,仔细看就能看出来。

“当时他和姐姐一起出去买零食,十几分钟后姐姐说弟弟不见了……”肖超华永远记得孩子失踪的经过。

肖超华和妻子一起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响水工业区开了一家服装店。店铺才开了一个半月,2007年2月14日晚上7时30分许,儿子肖晓松和他的姐姐一起外出买零食,女儿独自返回,儿子从此失联。

“出去只有十几分钟就不见了,我和爱人赶紧寻找,当时那个地方范围并不大,马路也不多,就是没有找到儿子。”肖超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和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压抑之中。“爱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身体扛不住,一下子就病了。我就将她送回老家独自找孩子,开业不久的服装店也不得不关门。”

肖超华先是印了两万多张寻人启事,四处张贴,没想到引来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前来骗钱。

“经常有人告诉我,有个孩子的特征和儿子很像,需要先支付一些电话费或者饭钱。”肖超华说,他一般都会按照对方所说,抱着一丝希望将钱支付给对方,但最终都被证实是骗局,五六千元打了水漂。

被骗的次数多了,肖超华就按照警方所教的方法,要求索要钱财的人先发来孩子的照片或者让自己听听声音,这才逐渐减少骗钱事件发生。

和电影《亲爱的》原型类似,肖超华买了一辆摩托车四处张贴启事,在广东各地寻人。他认为,只要停下寻找的脚步,那就意味着对不起儿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找到,在路上寻找的那一刻,心里才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2012年前后,肖超华听说于建嵘教授发起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他也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成为乞讨者的一员,但抱着万一能从中发现线索的心态,他来到北京通州,找到了于教授。

“于教授当时问我愿不愿意和其他家长一起建立‘随手公益寻子之家’的平台,我就留了下来。”肖超华说,他在那里一干就是五年,于教授将卖画的收入和一些爱心人士赞助的钱攒在一起,买了一辆依维柯。肖超华和一些家长将寻人启事张贴在车身上,每次都规划一条路线,然后驾车到全国各地奔波。

后来,肖超华决定振作起来,一边把家里的经济搞好一点,一边继续寻找孩子。“我自己买了一辆面包车,贴上寻人启事。面包车很快被开得接近报废状态,我把它卖掉了,那辆依维柯也到达了服务的极限。”

肖超华的内心中只有一条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找到儿子。“团圆行动开始后,我所接触的家长,已经找回来20多个。”肖超华说,他和其他家长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想法,只要有人寻亲成功,大家就相聚在认亲现场或者当事人身边,期待和当事人一样的运气,并希望得到媒体和警方的重视,最终等到孩子归来的那一刻。

寻找之路虽然充满曲折坎坷,但家长们相信前方就是希望,也许下一秒钟,孩子就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到那时,付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光,他们都觉得值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双胞胎妹妹失踪36年后与家人团聚 姐姐人像信息成寻亲关键线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7
寻亲视频被走失女儿刷到 四川六旬男子寻女17年将迎来团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女儿上学路上失踪16年 夫妻俩骑着三轮车走遍多个省市 车身贴满寻亲信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亲爱的》原型最后一位寻子父亲杜小华:正在调查新线索 想为走失12年的儿子过一次生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2
广东男子15年后成功寻回女儿 此前曾接到“私了”电话 已经回乡祭祖认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3
Qing听丨河北邱县女子求解身世之谜 “做妈妈后,寻亲愿望像野草疯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3
Qing听丨儿童节这一天 “河南寻子联盟”里的万千家长盼团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7
Qing听丨河北邢台寻亲男子帮4个家庭团圆 为儿子准备三套房等待回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