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自委会同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规划草案3月7日起在市规自委官网公示,征求公众意见。《规划》提出,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3.2%,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划定并严格保护14个自然保护地等。到2035年,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并持续向好,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
保护范围约3800平方公里
占市域面积的23.2%
密云水库位于市域北部燕山群山丘陵之中,是由云蒙山环绕的一颗“燕山明珠”,自建成60年以来,始终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对支撑首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和首都安全的重要保障。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3.2%,包含密云区、怀柔区和延庆区共22个乡镇,范围内分布白河、潮河、清水河、天河、黑河、汤河、菜食河、白马关河、牤牛河、安达木河等河流共96条。流域内生态空间占比97%以上,广泛分布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规划》提出,到2035年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稳定,水源安全坚实可靠,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并持续向好,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因水而美、依水而兴的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与水源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空间发展格局。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保持在55%以上
划定并严格保护14个自然保护地
《规划》立足首都水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以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为引领,以流域综合评估为基础,围绕水源保护和民生关怀的根本遵循,构建以生态保水和绿色发展协同支撑、相互融合的整体保护发展策略。
生态保水方面,优化水源涵养生态格局,系统提升全域涵养能力。《规划》提出,锚固全域管控底线。强化国土空间全域管控,严格落实两线三区全域国土空间管控要求,规划集中建设区、生态控制区、限制建设区的面积占比控制在0.5:99.3:0.2,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保持在55%以上。同时,引导适宜发展规模。以小流域水源涵养能力评估为基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和建筑规模减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水源涵养要求相适应的适宜发展规模。
《规划》明确,持续稳固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划定并严格保护14个自然保护地,实施矿山修复22处,加强白河、喇叭沟、云蒙山、雾灵山等重要生物多样性源地保护,提升安达木河、白河等湿地保护小区功能,加强石蛾等水质指示性生物监测,恢复芦苇、香蒲、菖蒲等湿地植物生态缓冲带,不断巩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6个主要生态富民空间板块
建设水源地美丽乡村振兴典范
绿色发展方面,《规划》要求以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双驱动,续写两山理论实践新篇章,整体构建以“6板块+4轴带+多节点”为全域带动的绿色发展格局。6板块包括密云水库东线、密云水库西线、天河-琉璃河、满乡原始森林、百里山水画廊和四海-珍珠泉6个主要生态富民空间板块。重点加强板块内资源整合,突出水源涵养特色,构建以多元板块相互支撑的生态富民发展格局。4轴带聚焦滦赤路、京加路、密关路—琉辛路、京密路等4条带动轴线,串联水库上游地区主要乡镇中心区和生态农业、山水人文资源,通过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提升,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空间序列丰富、休闲体验多元、配套服务完备的生态富民绿色发展带。结合长城沿线、重要河谷和山区沟域,加强沿线生态旅游设施的引导与管控,形成若干次级轴带,成为4条带动轴的有机延伸。多节点重点持续做优做精白河湾、云蒙山、古北水镇、喇叭沟门原始森林等重要功能节点,发挥以点连线、以点带面的促动作用,进一步丰富节点功能内涵,由流量增长转向品质提升,形成与水源涵养相契合的生态旅游高品质发展示范。
《规划》明确,建设水源地美丽乡村振兴典范。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形成一批兼具水源涵养、绿色产业、文化传承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在坚持生态保育的基础上,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促进村庄发展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因地制宜探索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深入挖掘以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加强村庄传统风貌保护延续和整体引导,整体形成“两水聚明珠,长城护山色,三道串古今,多点显精华”的碧水文脉共荣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