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目标之下,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第一财经 2022-03-01 21:10

“稳健货币政策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民银行发布一篇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文中总结,过去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货币金融环境。

分析人士解读称,文章强调下一步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让我国经济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与此同时,全球复杂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也要兼顾稳定人民币币值、抑制通货膨胀、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多重目标之下,2022年稳健货币政策将被赋予哪些新的内涵,宏观经济大盘要如何稳定?

还有宽松的空间

央行在上述文章中首先明确了我国货币政策总的基调,仍然是“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同时也明确,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灵活适度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这样的表述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更多强调的是“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降低企业成本”,这意味着,为了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货币政策在2022年将继续加大发力。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9.0%,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报告提到,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2022年社融增速的保守底线是10.5%,预计全年新增社融为33.5万亿元,较2021年上升2.3万亿元左右。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具备降准和降息的基本条件。

毕马威在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中提到,为了实现稳增长的主要目标,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发力。

事实上,回顾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央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央行已经在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包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今年1月继续开展7000亿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000亿元7天逆回购,注入流动性,并下调1年期MLF和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各10BP;连续两个月下调LPR利率,1年期共15BP,5年期下调5BP。

中金公司表示,实体经济走弱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的货币宽松。而另一方面,只要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债务有序处理,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有信心,货币宽松的空间就在,美联储的收紧不会产生实质性制约。

毕马威也预测,未来仍存在继续降准降息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结构方面,央行将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

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贬值

进入2022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美国等发达市场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而中国央行极有可能在稳定的基调下继续注入流动性。一紧一松之下,中美利差缩小,跨境资本是否会加速回流?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会否让投资者加速抛售风险资产,购入黄金和美元,从而引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对第一财经表示,不能只看到中国降息、美国加息,就认为人民币汇率一定会贬值,这是不成立的。

“汇率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货膨胀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目前中美两国之间通胀、利率、进出口等多重因素影响着汇率波动。从利率来说,中国现在降息、美国即将加息,会缩小利差,但是现在美国通胀率很高,通胀对汇率的影响甚至比利率还要大一些,因为高通货膨胀会降低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康勇说。

人民银行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据央行统计,2018年到2021年我国外汇市场973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485个交易日升值,有1个交易日持平,充分体现了双向浮动的特征。

纵观2021年,在强劲的出口和稳定的外汇储备支撑下,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出震荡偏强的走势。截至2021年末,CFETS汇率指数上行至102.5,为2015年12月该数据发布以来的历史高位。即便是在11月份美联储正式启动缩减购债规模(Taper)以及加息预期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依然保持强劲的态势,较年初升值2.6%。

事实上,近期俄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后,金价走高、美元指数升值,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货币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依然表现坚挺。

高盛宏观经济团队分析认为,一是大环境很关键。目前正值中国贸易顺差处于历史高位,而海外投资者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依然偏低,指数纳入推动投资组合资金流入等,令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分化或俄乌问题紧张导致的避险情绪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二是当前市场避险动向在某些方面能够推动资金流入人民币资产。

毕马威预计,2022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对美元汇率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放缓对人民币汇率支撑作用有所减弱,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人民币汇率小幅下行的压力存在,对美元汇率可能会到6.4、6.5,但不会出现大幅贬值,这和中国经济自身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康勇对记者说。

PPI、CPI剪刀差有望收窄

2021年,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发达经济体通胀持续攀升,高通胀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和投资最大的风险之一。

2022年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6%。2022年1月美国CPI同比涨幅为7.5%,创40年来的新高,已连续9个月超过5%,欧元区CPI同比涨幅也达5.1%。

“对比之下,我国在应对疫情以来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自主性、稳定性增强,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提升,居民通胀预期平稳,没有受到发达经济体高通胀的影响,物价保持稳定。”央行在上述文章中指出。

2018年以来,我国CPI的年度平均涨幅为2.1%,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央行表示,我国保持物价稳定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因素。

就在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随着美联储货币水龙头的收紧,今年通胀问题可能得到一定缓解之时,由俄乌地缘政治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油价的大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高通胀的担忧。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这一逻辑还将继续存在吗?

中泰资管联席首席投资官姜超在对2022年的预测中提到,今年国内的通胀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工业品价格PPI会大幅回落,但消费物价CPI会有小幅回升,总体的通胀压力应该会比2021年减弱,因为PPI的降幅会远超过CPI的潜在升幅。

PPI回落的背后逻辑在于,随着疫情放缓,原材料的进出口不再受阻,供给逐渐得到恢复。此外,美国今年将停止大规模货币放水,将抑制商品价格继续大涨的趋势。而CPI上行主要是受猪周期的影响,今年猪价可能会触底回升。

与此同时,高盛认为,地缘政治对于中国的通胀水平影响有限。

首先,俄乌问题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全球粮食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但中国的粮食进口依赖度比较低。而且,中国政府一向重视粮食供给安全,国内的粮食零售价波幅远没有猪肉和蔬菜等食品类型剧烈。

其次,地缘政治问题也造成近日的原油价格大涨。高盛中国宏观团队预测,即便油价比全年预测高出10美元/桶,也只会推动中国CPI/PPI通胀率上行0.25个百分点。

毕马威预计,2022年国内通胀压力总体可控。PPI将稳步回落,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将逐步收敛,中下游企业盈利压力将有所缓解。

地产融资不会成为货币扩张的主力

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多项政策指向呵护房地产市场,但2022年该行业的风险仍然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政策方面,如何继续拯救房企的流动性危机,并不会再一次推高房价?

过去一年里,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和信贷环境的收紧,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全年累计达到14.7万亿元,同比增长4.4%,显著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1.4%。即便是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四季度,新开工、施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近30%。

另外,由于金融机构对房企开发投资的贷款显著收紧,2021年全年来自国内贷款的资金总额为2.3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2.7%,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从2020年的13.8%降低到2021年的11.6%。

房企的流动性传导至直接融资市场,表现为2021年出现了多起地产债违约的事件。全年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数达到54只,占总债券违约数的22%,较2020年增加15个百分点;违约金额升至567.75亿元,同比增长133%。

“宏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要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康勇对记者表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四季度以来,多方面政策都表现出对房地产市场的呵护。为化解房企流动性紧张,推出了鼓励支持并购融资的相关规定。在购买端,央行在今年1月中旬下调5年期LPR 5个基点,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出现了一些松动,比如下调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加快审批流程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房地产调控的依然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等。

在康勇看来,今年房地产政策或仍将更多地从购房端入手,待购房市场回暖后,帮助房地产企业改善资金回流,形成产业链上的良性循环。不过,大规模放松的可能性较小。

“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控整体上仍将维持较紧的局面,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下,政府或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度调整,以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康勇说。

“大家都知道地产这个泡沫不能再吹了。”姜超也认为,房地产政策即便略有放松,也只是给部分企业喘一口气,不会全面放水,相信地产融资不会成为未来货币扩张的主力。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将更注重量价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9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释放出哪些政策信号?
证券日报 2024-07-01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一季度例会: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第一财经 2024-04-04
中国明年延续稳健货币政策,为何出现“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中国新闻网 2023-12-13
如何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央行最新报告权威解读
第一财经 2023-11-28
9月金融数据“总体不错” 货币政策还有空间
证券时报 2023-10-14
专访管涛: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还有余地,稳住增长才能稳住预期
澎湃新闻 2023-08-05
潘功胜履新央行党委书记,关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防范他曾如是说
澎湃新闻 2023-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