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 | 子曰,你“鸡娃”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3 11:00

◎常小仙

“鸡娃”这件事,深刻烙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古往今来,“鸡娃”的父母非常多,其中不乏名人。

孔子:希望孩子有教养

孔子19岁时娶丌官氏之女为妻,20岁时生下第一个孩子。鲁国的国君听说孔子生了儿子,派人带着礼物前来祝贺。孔子接过贺礼一看,竟然是一尾大鲤鱼,于是,他高兴地说:“这个孩子就取名叫孔鲤吧,字嘛,叫伯鱼好了。”

孔子和孔鲤之间关系如何,留下的史料非常少,今天我们已不得而知,不过,从流传最广的“过庭之训”的故事,我们可以一窥孔子教子的严格。

有一天,孔子站在自己家的庭院里。孔鲤可能是要出去玩,远远看到父亲,有点怕他,又很尊敬他,于是小步快走,从院子里穿过。可是,孔鲤还没走过庭院,就被父亲叫住了。父亲劈头就是一句:“学《诗》了吗?”孔鲤有些不安,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孔子板起面孔:“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于是,孔鲤就乖乖回屋去学《诗》了。

又有一天,孔子又站在自家庭院里。孔鲤又要出去玩,看到父亲,又小步快走,穿过院子,结果又被父亲叫住了。父亲问:“学《礼》了吗?”孔鲤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孔子又板起面孔:“不学《礼》,就不懂立身之道。”于是,孔鲤只好乖乖回屋去学《礼》。

一个名叫陈亢的人听到孔鲤亲口讲这两个故事,感慨说:“听了你的话,我有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还知道了君子原来不会偏纵自己的孩子!”

孔子毕生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也寄予厚望,要求他在学习上用功,努力学《诗》、学《礼》,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在这种素质教育“鸡娃”法下,孔鲤最终长成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更难得的是,这种尊师重教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虽然孔鲤的学术成就没能超越孔子,但孔鲤的儿子子思成了一位大学问家,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陶渊明:希望孩子光宗耀祖

陶渊明一生娶了两任妻子,一共留下五个儿子:俨(阿舒)、俟(阿宣)、份(阿雍)、佚(阿端)、佟(阿通)。长子俨出生后,陶渊明欣喜万分,写了首长诗《命子》表达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在这首诗里,陶渊明不直接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而是先从自家祖先的丰功伟绩讲起,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到最后才点明主旨,对儿子说:“我们的祖先都很了不起,尤其是长沙公陶侃,功业辉煌。所以你出生了,我很高兴,这说明我们陶家后继有人。我给你起名为陶俨,取字叫求思,就是希望你能像孔子的贤孙子思那样做出成绩。以后,你要早起晚睡勤奋努力,未来成为栋梁之才,这才不辜负老爸的期待。”

只可惜,陶渊明“鸡娃”只停留在纸上,以至于他“鸡娃”的成绩不甚理想。他自己也对“鸡娃”的效果不满意,在《责子》诗里吐槽说:“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这就是:孩子出生时,都做过选清华还是选北大的美梦,等孩子长大后,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不过,陶渊明也有优势,那就是心态好。他希望孩子光宗耀祖,但孩子没满足他的期待,他也不着急上火,很平和地就接受了这个结果,淡然斟杯小酒,举到唇边说:“尔之不才,亦已焉哉!”——你要是不成器呀,那也就拉倒吧!——不愧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隐士!

苏洵: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

唐宋古文写得最牛的人有八个,苏洵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苏洵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牛,而且两个儿子都得牛。结果,他家娃一个比一个厉害。光是“唐宋古文八大家”这么难挤的席位,他一家三口就占了三席,人称“三苏”。更不要说大儿子苏轼,是一个能诗、善文、会画、有思想,各方面都无与伦比的全能天才。“鸡”出这样优秀的娃,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

苏洵年轻的时候,虽然有才气,但对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兴趣不是很大,以至于他漫游多年,突然决定要好好写文章、考科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之后,他奋发图强,在写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毕竟年华蹉跎,没法再跟小年轻竞争了,于是,他把期望都放到儿子苏轼、苏辙身上,希望通过严格的教育,让两个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

据说,他给苏轼、苏辙布置了大量读书、写作的任务,功课紧张得连去花园透透气的工夫都没有。他还不定时抽查两个人的功课、作业,一旦发现他们没有完成,就会重重责罚。以至于多年以后,苏轼已经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了,还不时梦到父亲抽查他的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焦虑不已,半夜从梦中惊醒。

“鸡娃”鸡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着实有些太过分了,不宜推广。培养优秀孩子的途径各不相同,但最终还是得选择对孩子身心健康最有益的方式。毕竟,孩子不是机器,比起关心孩子的成功,做父母的还是最在意孩子的幸福啊!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学爸》曝情感特辑与情感关系海报 探讨鸡娃话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9
“鸡娃”背后,家长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光明日报 2023-04-25
拒绝“鸡娃四件套”,该做哪些调整
光明日报 2023-01-28
北青快评|“名校父母”的“鸡娃号”该如何治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1
文史丨周沛:辨“小娃撑小艇”之“娃”并非“小孩儿”
文史知识 2022-1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