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化工大学123名志愿者累计上岗服务冬奥会27552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15:41

微信图片_20220221141320.jpg

在延庆赛区,北京化工大学有这样一批志愿者,他们在寒风中工作到凌晨3点;他们随时为乘客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提供精准交通信息;他们多次面对因极端天气变更的比赛日程,坚持做好观众服务……据统计,截至冬奥会闭幕,北京化工大学123名志愿者在3个地点,15个领域,连续奋战28天,累计上岗服务27552小时。

76名学生志愿者助力阪泉交通枢纽和停保中心运行

此时是2月17日下午五点钟左右,高山滑雪中心的比赛刚刚结束,大批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要途经延庆核心枢纽二号地赶往他处,现在正是人员流动高峰期,二号地志愿者均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状态,随时准备解答涌来人群的各种突发问题,保证所有乘客都能快速准确上车并到达目的地。

微信图片_20220221141303.jpg

北京化工大学阪泉交通枢纽环内志愿者分布在阪泉综合服务中心、延庆核心枢纽二号地和停保中心三个志愿场所,其中阪泉综合服务中心14人,阪泉核心枢纽二号地10人,停保中心16人。阪泉交通枢纽环外志愿者共36名,服务于阪泉综合服务中心赛事服务、交通、核心枢纽、VCC电台助理、VOC办公室助理、志愿者助理岗位。

微信图片_20220221141328.jpg

阪泉综合服务中心两地来往乘客多是外籍人员,包括各国运动员及教练、外国媒体记者、技术官员与赞助商等。作为交通换乘枢纽,两地换乘人员都较多,班车路线复杂,尤其是在比赛高峰期间,更需要志愿者有着准确、迅速的记忆和反应能力;当面临班车晚点,车次信息不准确时,寒冷天气下,就需要志愿者与其解释沟通,安抚情绪;同时与车辆调度确认相关车次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221141308.jpg

开幕式当天,阪泉交通志愿者考虑到媒体可能凌晨而归,坚持站岗至凌晨三点。体感温度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面罩上厚厚的冰霜、戴了手套却依然冻得生疼的双手都并未让志愿者们产生一丝懈怠,每一位志愿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准备着,和彻骨的寒冷及深深的困意做着顽强抗争。

志愿者学会用九国语言说“你好”

天气较冷时为了抵御严寒,北化志愿者李恩琪想起自己在疫情封闭期在家学习的太极拳,当即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班车场站打起了太极拳,引来外国友人一起加入,不仅活动了身体,也缓解了乘客等车的情绪;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并满足夜间乘客取暖需要,志愿者们还向经理建议开设了临时休息室,对于等待时间较长的乘客志愿者们就会引导其到达休息室,并在班车到来时及时提醒。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志愿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人形招财猫”,在每个半点和整点的时刻,站在台阶下,迎接比赛结束想要返回的客人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截至今天,他们已经学会了用九国语言说“你好”。在每个小时的第29分和第59分,志愿者们会紧急地跑向从台阶上飞奔而来的客人,询问他们想要乘坐哪趟车,然后呼唤远方的同伴,告诉司机再稍微多等一下。

因大风天气累计调整比赛日程7次  赛事服务方案多次改变

除了服务交通领域,北化还有47名志愿者服务“最冷的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海拔高,“大风”是个关键词,在冬奥会期间,有两场因遇到恶劣天气反复变动比赛日程,甚至取消比赛。

原定于2月6日的首场比赛因为大风天气,在连续推迟两次后取消。2月6日的比赛加在了2月7日两场比赛之间。这给赛事服务带来了很多难度,此前准备的赛事服务工作方案全部被打乱,需要连夜重新部署。2月19日,最后一场比赛因大风提前了一次又推迟了两次,最终取消。

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事服务主管张宇介绍,虽然比赛因为大风天气取消,但实际上这种通知是突发的,百余名观众已经到达了场馆。因场馆看台处于户外,体感温度平均在零下20多度,2月19日体感温度甚至达到了零下34度,观众都冻得瑟瑟发抖。“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好观众保障工作,在发布推迟消息后,带观众跳热身操,比赛第二次推迟后,有序引导观众前往取暖区休息,配合其他领域增加观众休息区,为观众播放冬奥赛事,缓解等待产生的焦虑情绪。”张宇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薛杰涛 高郁晶 孙雪菲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化工大学交通设施志愿者曹博宇:想人所想,与人方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0
餐饮助理陈涵潇,成了“最受欢迎”的志愿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7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孙雪菲:会用九国语言说“你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2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天气突变机智应对 共舞墩墩观众打Call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7
累计上岗服务冬奥会27552小时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继续前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