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残奥代表团今日正式成立 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给轮椅使用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06:58

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今天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将正式成立并对外公布。昨日上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残疾人冰雪运动与北京冬残奥会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残联副理事长董连民在会上介绍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关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三年的大力整治,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北京逐步成为残疾人友好型城市。此外,董连民还介绍了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科技助力智能冬奥 细节彰显北京温度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介绍,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举行。本次冬残奥会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我国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比赛。“目前运动员们正在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4个训练基地冲刺备战训练。”勇志军透露,今天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将正式成立并对外公布。

“北京按照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要求,对标国际一流,同步抓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北京的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董连民介绍,北京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采取一馆一案、挂账督办的方式,推动无障碍设施实现由点及线到面,8个竞赛场馆、2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

“在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细节设计: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董连民介绍,科技助力冬奥,也让智能化手段多点开花。除了手机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也已投入使用。此外,冬残奥村的灯具、空调、窗帘使用实现自主控制;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需求,彰显北京温度。

增加无障碍摆渡车 实现流线无缝衔接

据董连民介绍,冬奥会开幕以来,各涉奥场所及周边无障碍设施和相关服务保障工作运行平稳,设施无断点、服务无盲点、保障有亮点。针对奥林匹克中心区观赛步行距离较远的实际情况,本市增加了无障碍摆渡车配置,接力服务,落客区、安检区、场馆区无障碍服务流线无缝衔接。

针对近期出现的大雪极端天气,增加摆渡车运营频次;清扫无障碍设施、流线积雪,不定时组织擦拭,防止积水、结冰,在坡道边缘粘贴反光警示条;优化观众路线,尽可能选择安全、便捷线路行进。冬奥会开幕以来,已经有100余名有需求的观众得到了全程无障碍服务,体验了一届有温度、无障碍的冬奥盛会。

下一步,本市将在确保场馆内外无障碍设施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细节化和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好冬残奥会赛时无障碍服务保障。

残疾人冰壶冰球馆 赛后将会对外开放

本市如何促进残疾人参加冰雪运动?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董连民介绍,自2016年起,本市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全市残疾人冰雪嘉年华活动。平均每年有上万名残疾人参加,可以说,残疾人冰雪嘉年华活动,已成为首都残疾人参与奥运、赏冰乐雪、冬季健身的品牌活动。同时,本市依托温馨家园就近就便组织残疾人参加冰雪体验活动。“考虑到残疾人出行不便等因素,我们研发推出了一批适合残疾人广泛参与的模拟冰雪项目,如旱地冰壶、冰上融合龙舟等残疾人冬季群体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下沉到各区及全市温馨家园,指导各区冰雪活动科学有序地进行。”

本市还启动了“冬奥和冬残奥进社区”流动大讲堂系列活动,走进基层,为残疾人普及讲解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以及居家冬季体育项目健身法和体验活动。“新建了残疾人冰壶冰球馆,”董连民说,2021年5月,本市使用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气膜结构冰球冰壶馆,在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保障冬残奥运动队正常训练的同时,冰壶冰球馆将有序对基层残疾人开放。本市还积极推动冰雪运动场地和涉奥场馆无障碍改造,以方便残疾人朋友就近就便参加冰雪运动,使残疾人朋友能“进得去、玩得好”。

重点

北京逐步成为残疾人友好型城市

董连民介绍,2019年11月,北京抓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启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至2021年专项行动。三年来始终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3个重点区域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4个重点领域的17项重点任务问题进行整改。

董连民透露,截至2021年底,北京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群众好评率达到88.35%。如今的北京,正逐步成为残疾人友好型城市。

首先,城市道路更加顺畅。三年来共修复盲道2.6万处、人行横道6597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

同时,交通出行更加友好。改造公交枢纽、公交站台、地铁站、公共停车场2000余个;地铁1号线、2号线等老线车站更新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打造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1.2万余辆公交车配备无障碍导板等设施,占城区公交车总数80.12%;配置无障碍出租车535辆。更多残疾人、老年人可以独立出行。

此外,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市、区、街乡三级政务大厅,二、三级医院,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进一步普及;大中型商超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学校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软性服务实现全覆盖;银行无障碍设施、服务持续优化。

另外,社区环境也更加宜居。实施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老旧小区实行“菜单式”改造,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改造成为常规性项目;2.95万栋老旧住宅楼加装扶手、单元门口进行坡化,改造街边“七小”门店2.43万个,努力解决群众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无障碍问题。在信息交流和服务方面也更加贴心。在全国首批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评估的网站和APP中,全市51家网站和26款APP应用榜上有名,残疾人、老年人交流障碍逐渐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还把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处置占用、闲置无障碍设施问题23.47万个;建立无障碍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问题及其解决进行常态化上账销账。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公示无障碍达标公共场所名单,接受群众监督;2000名专业监督员活跃在一线,以体验查问题、以监督促整改,参与无障碍改造的事前评估、事中指导、事后验收;10万余人参加无障碍推动日活动,“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还探索形成了“群众提需、专班推动、条牵块做、网格管护、社会评价”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北京经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视点|北京冬残奥遗产助力残疾人无障碍出行
新华社 2022-06-25
北奥集团圆满完成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冰立方”打造奥运场馆残健融合新标杆 将在4月面向社会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称北京冬残奥会为未来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 中方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北京冬残奥会将留下什么遗产
光明日报 2022-03-13
图记 | 冬残奥会上的“她力量”
新华社 2022-03-08
“冰立方”完成冬残奥转换 南广场地下冰场5月面向社会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3
“雪容融”上线:北京冬残奥会各场馆虚席以待
新华社 2022-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