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到2025年副中心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90%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2-02-19 13:02

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学前教育入园率>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99%;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85%;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96%;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引进1—3所高水平大学;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6%;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70%;国际学校数量达到10所;智慧校园覆盖率>85%;绿色学校达标率>70%;平安校园达标率达到100%。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发布,明确“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构建,教育现代化持续向更高水平迈进,建成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教育开放融通先行区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先导区。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高质量教育体系将全面构建,教育现代化持续向更高水平迈进。图为去年正式投用的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新校园。

数说“十三五”

新增幼儿园学位4.8万余个,中小学学位2.6万余个。

完成89所中小学操场改造提升,49所幼儿园活动场地改造更新。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的办园体系基本形成,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8%。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就近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于99%,平安校园达标率达到100%。

市区两级共同发力,东城区的北京二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北京五幼,西城区的黄城根小学、北海幼儿园,海淀区的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理工附中,市教委直属的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北京第一实验中学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密集落户副中心。

成立了以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3个示范高中为核心的教育联盟,启动了14个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协作共进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覆盖副中心所有学校的优质资源网基本构建。

主要任务

夯实基础 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

关键词1 学前教育

副中心将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加强对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支持,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幼儿园配建标准,支持公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等方式举办分址、分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

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园发展模式,通过优质园设立分园分部、委托管理、集团化管理、联盟、拉手合作等方式,带动更多幼儿园共同发展。

关键词2 义务教育

加大资源统筹配置力度,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在区域内部均衡配置,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重点推进第一实验小学(杨庄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物资学院小学、物资学院中学、乔庄中学、文旅区小学、文旅区中学等一批新建工程,重点推进玉桥小学、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甘棠中学、郎府中学等改扩建工程,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在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将加快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第一实验学校、黄城根小学(召里校区)等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再引进一批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进驻副中心。实施提升百年校、挖掘特色校、扶持农村校、保障优质校工程,培育一批本地优质品牌学校。

同时,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纵向跨学段、横向同学段的教育集团,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现集团内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探索小初、初高衔接一体化教育,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

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方面,鼓励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社会机构参与和支持中小学发展,通过协作共建附属学校、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和派遣外语教师等多种方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在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则提到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严查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3 普通高中

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快推进第一实验中学、北京学校建设,积极引进中心城区优质高中进驻副中心办学,扩大优质高中规模。

制定副中心课程实施方案,学校根据办学基础、特色优势、发展方向制定具体课程实施计划。创新课程管理方式,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鼓励开设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以及普职融通等领域选修课程,以课程为核心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结合招生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科学选课。

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专项支持计划,以品牌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发挥市级扩优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学校基础条件、发展环境及传统优势,找准办学定位,确定特色发展方向,实施“一校一策”。

关键词4 特殊教育

扩大学前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加强自闭症基地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有特殊需求的少年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加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康复机构、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深化相关研究,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精准、优质的专业服务。积极探索重度、极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模式。

聚焦发展 建设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

关键词1 育人体系

挖掘大运河文化教育资源,做好大运河文化教育传承的研究与实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建设。

探索适应新场景的教学方式。加强智慧教室、智能教学助手、人工智能教师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化教学组织方式,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加强对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积极发展基于数字教育的“翻转课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丰富学校体育供给,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健全竞赛活动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掌握2项运动技能。

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大力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冰雪进校园,组织开展中小学冰雪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冰雪运动。

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探索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相互衔接的足球教学内容和方法。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和干预。合理安排课程与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坚决遏制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的增长趋势。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和书法等纳入相关课程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

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建立区校两级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探索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2 职业教育

高水平建设17个骨干专业与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重点建设10个以上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工作岗位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探索建设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建设或参与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岗位和人才需求,进行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队伍,实行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

关键词3 高等教育

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加快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副中心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在教育培训、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副中心发展紧密对接。

关键词4 教师队伍

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干部教师分层、分类、分岗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学分银行,逐步实现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

开展“教非所学”教师轮训,鼓励参加学历补偿教育,补齐学科专业知识短板。

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加强与国际教师培训相关机构交流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继续实施“运河名师发展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

深入推进校长(园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鼓励到乡村学校和一般学校交流。

共建共享 建设教育开放融通先行区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建立家长志愿服务、家长义工等机制,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家庭教育示范校和家庭教育工作室创建工作。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整合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场馆等社会文化机构资源支持教育。

将数字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各类学校与平台型企业合作开发在线课程、个性辅导等优质线上教育产品,支持优质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线上课程建设。

积极扩大教育开放合作,优化国际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北京学校国际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国际部、德闳学校、凯文学校等一批国际学校建设,推动现有国际学校改造升级,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品牌,加大国际教育供给。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推动学校与沿线国家学校广泛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境外学习、实习机会。

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方面,整合利用社会文化机构,不断扩大学习场所和教育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和品牌项目。建成覆盖全区的终身学习网络中心,打造智能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把老年教育办到家门口,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优质多元的教育服务,培育一批老年学习示范校(点)。

互利共赢 建设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先导区

强化与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

支持中心城区优质校在副中心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建设与本校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校区。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支持高水平大学到副中心办学。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鼓励跨区域合作办学、建立分校区等方式,促进潞河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流动延伸。

落实通武廊教育协同发展协议,深化通武廊基础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通武廊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和幼儿园联盟建设,探索共建共享职教园区和实验实训基地的方式途径,定期举办职业教育论坛,开展通武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探索开展与副中心、武清、廊坊等京津冀企业的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宝坻、唐山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教育交流合作,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通州10所幼儿园与雄安新区10所幼儿园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副中心教育集团再添新成员,原葛渠小学纳入集团化办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7
实现全域覆盖 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手拉手”结对帮扶范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通州区这样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2025年实现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5% 北京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