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350万大学生在线答题被骗 警方打掉犯罪团伙 参与学生:没想到是骗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8 20:35

近日,一场名为“‘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的线上答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然而,这样一场打着“魅力冬奥”旗号的活动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让350余万人被骗。据警方通报,涉案犯罪团伙非法获取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350余万条,骗取部分参与者缴纳证书工本费总计1000万余元。一名被骗的大二学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身边很多同学都参与这一活动,他所在的学院一个班可能就有二三十人参加,为了获取两份证书和一个纪念徽章,他花了82元,本以为拿到证书可以获得综合测评加分,没想到这么多人参加的活动竟然是个骗局。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该团伙在多个微信公号平台推广该活动,并捏造多种活动名称,主办单位甚至冒用杂志社并在证书上盖假章。南通警方提醒,面对各类网络活动,广大网友要擦亮双眼,对活动主办方要仔细甄别,特别是涉及填写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联系地址等重要的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慎重。中奖后,主办方要求领奖前缴纳各类费用的更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团伙假冒冬奥知识传播活动诈骗 19人被抓案值超过千万元

据江苏南通市公安局2月17日通报,经缜密侦查,在公安部部署开展的“净网2022”专项行动中,南通、如东两级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假冒冬奥知识传播活动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9名,案值逾千万元,同时还查获该犯罪团伙非法获取到的350余万名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个人信息数据。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458.jpg

“在公众号‘校园实践’回复:冬奥或微信扫码二维码,一起来报名参与吧!你将获得荣誉证书和冬奥纪念礼品。”2月8日,有热心网友向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举报,一场名为“‘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的线上答题在本地微信群、朋友圈内传播开来,吸引众多网友报名参加,涉嫌非法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和诈骗。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18.jpg

经初查,南通网警发现,这个活动主办单位名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技能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展,活动实行“冬奥值”积分制度,报名后首先在10分钟内答10道冬奥的常识题,答对6道即可加冬奥值10分。答题后,还要求填报所在学校、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参与过程中,需通过学习签到、邀请报名等方式获取“冬奥值”,达到一定分值可获得一星至五星不同等级的冬奥大使称号,在全国排名靠前的还可获得定制手办“冰墩墩”等限量奖品。

2月9日,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会同如东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开展破案攻坚。经进一步侦查,专案组很快查明背后隐藏着一个以李某辉(男,38岁,内蒙古人)、汤某峰(男,40岁,江西人)等人为首的,专门针对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设计各类在线答题活动,从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诈骗钱财的犯罪团伙。

团伙获取350余万条学生个人信息 此前多次利用非正规行业协会开展此类活动

2月16日,南通、如东两级公安机关抽调20余名精干警力,兵分两路,分别在重庆、北京将19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归案,现场查获作案用手机38部、电脑57台、U盘16个,以及非法获取的35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均为全国各大中院校在校学生为参加答题活动在线自主填报的。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28.jpg

经查,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辉伙同汤某峰等人在没有取得冬奥组委会官方授权的情况下,依托互联网开发了一个“竞赛平台”,精心设计了积分规则和活动海报,以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推广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以发放虚假“冬奥大使荣誉证书”、冬奥纪念礼品等为奖品,并宣称所颁发的荣誉证书可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分、评奖学金等依据,诱骗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进入“竞赛平台”,填写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等个人信息,并收取28元至36元不等的证书工本费牟利。截至案发,该犯罪团伙依托这一“竞赛平台”,已非法获取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350余万条,骗取部分参与者缴纳证书工本费总计1000万余元。

被骗学生:活动称邀请人参加可积累“冬奥值”换取证书  没想到是骗局

参加过该活动的一名大三学生蓝天新(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2月初,她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分享该活动的海报就扫码参加了,答题之后按要求填写了学校、姓名、联系方式,为了攒“冬奥值”,还坚持每天签到,邀请同学参加该活动,把该活动分享到社交平台。“签到一次可以加2冬奥值,拉一个同学参加活动可以加10冬奥值,在社交平台分享活动获得点赞19次以上,上传截图,通过审核可以添加20冬奥值。但要拿到证书得花30多元定制,我觉得不划算,万一这个证书不加分(社会实践分)呢?所以最后我没有交钱,但也把这个活动分享给其他人了。”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23.jpg

蓝天新说,她参加这个活动根本没怀疑过是骗人的,因为是通过某某微信公号参加的,看起来很正规,她还参加了该公号推送的另一宣传活动,活动方式类似,也可以获得证书。“我还加入了另一活动的QQ群,群里有600多人,但群设了全员禁言。现在这两个活动都结束了。直到我关注的博主转发了警方的通报,我才知道我参加的活动是骗人的,我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同学,大家都很惊讶也很害怕,他们有人花钱做了证书,但更担心的是信息泄露。”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40.jpg

大二学生苏军(化名)也是通过同学分享的海报参加“魅力冬奥”冬奥知识讲解员活动,从海报关注了某微信公号,发送“冬奥”参加活动,按要求登录、输入信息、报名答题,还签到、邀请好友参与,获得“冬奥值”不同,可换取不同等级的证书和纪念品。“获得页面也说,这些证书可以用于大学生加综合测评分,大家都在转发,里面还有高校排名,参加的学生越多排名越靠前。他所在的学院,一个班可能就有二三十人参加,活动页面看起来也很‘正规’,大家也都相信了。今天看了新闻,我才知道这个活动是骗人的。”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25.jpg

苏军说,他原本想着拿到证书能加分也行,完全没想到这么多人参加的活动会是一个骗局。他还花了82元的快递费和材料费买了两份证书和一个纪念徽章,其中证书一份28元,徽章26元。

调查:该活动主办单位及证书落款冒用杂志社名义并盖假章

和蓝天新同样受骗的不少网友看到警方通报后纷纷留言表示震惊,其中一名网友表示,她曾在1月17日晒出自己收到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该证书甚至在高校证书查询网上海南查到编码,落款及组织单位均显示为科幻画报杂志社,但盖章带有“sample seal”(样章)字样及科幻画报网的网址。2月18日,该杂志社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已关注到所谓“强国有我·科技冬奥”宣传活动相关证书落款为该杂志社,但这不是该杂志社发的证书,该活动也跟杂志社无关,“他们这个章带有‘样章’的字母,正规的章是带编号的,但他们这个章显示的是我们的网址”。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14.jpg

除了被骗的学生,也有不少学生留言表示,当时也看到身边同学分享了这个活动,但由于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邀请别人参加,感觉太麻烦就没参加这一活动。还有一名网友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看到身边有同学分享该活动后,查了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技能培训基地”,结果发现查不到,还要求分享该活动,他感觉不对劲就没参加。“我把这个事也告诉身边的同学,骗子办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大家获取证书的邮费及买相关纪念品的钱,积分不够的也可以补钱选购纪念品,而参加的大部分人是想拿证书,加素质学分。”

多所学校微信公号推送该活动 警方提醒慎重填写个人信息、警惕领奖前缴费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不少学校的微信公号也推送了该活动。安徽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也在1月31日推送了该活动,并提示“助力综测加分、寒假社会实践,传递奥运精神”,除了活动海报,还晒出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关于该活动的“红头文件”,而该红头文件也出现在了南通警方发布的通报中。此外,杭州某某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微信公号也在2月12日推送了该活动的海报。合肥市某某中学也在2月14日推送了该活动,并介绍称“2月2日,班主任陈老师在群里发出‘魅力冬奥’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八(9)班57名同学积极参加”。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不同平台推送的冬奥宣传活动均要求关注微信公号,有的是“校园实践”、“学生实践平台”、“学生实践”,有的是“国青活动”,而活动的具体名号有的是“冬奥知识传播助力大使活动”、“‘魅力冬奥’冬奥知识讲解员”,有的是“冰雪冬奥·筑梦同行”、“绿色冬奥 青年先行”等,主办单位则写“《科幻画报》杂志社”、“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技能培训基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国际教育交流工作委员会”等,但这些主办单位不是冒用其他单位名义就是非正规行业协会或学会。

微信图片_20220218181710.jpg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校园实践”“学生实践平台”“学生实践”微信公号注册于2021年10月至11月,账号主体均是重庆爬爬虾科技有限公司,向该微信公号发送“冬奥”就可收到参加该活动的链接及介绍。介绍信息显示,该活动到2月25日结束,“冬奥值”大于等于30分可领取志愿者证书,答题分数大于等于70分可领取荣誉证书,纸质版证书可在2月26日至28日领取,电子版证书则要到3月10日至15日才能领取。据天眼查显示,重庆爬爬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8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钟磊,主营业务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图文设计制作等。从南通警方通报该诈骗案的配图可看到,该公司已被警方查处。

南通警方提醒,目前的网络答题和抽奖活动,参与者大都要填写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活动主办方可借机营销、吸粉引流、收集个人信息等。面对各类网络活动,广大网友要擦亮双眼,对活动主办方要仔细甄别,特别是涉及填写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联系地址等重要的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慎重。中奖后,主办方要求领奖前缴纳各类费用的更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被兼职码字吸引 没想到却是刷单 小心!不少人在码字直播间被骗
武汉晚报 2024-06-05
专栏|一生很多“没想到”,保持初心“青春万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专栏|一生很多“没想到”,保持初心“青春万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首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今启动公众网络答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没想到, 交付还能这么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30
万万没想到!“神十六”载荷专家桂海潮竟还曾有另一个身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13
大学生回应设计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没想到学生作品也可以跟火箭上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2
“没想到真的改了”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