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扬帆出海 百亿级私募缘何要抢这块“蛋糕”?
上海证券报 2022-02-16 11:02

随着私募业的高速发展,头部机构竞争愈发激烈,亟须开辟新的“战场”。

近日,百亿级私募中欧瑞博发布社招公告,招聘海外市场总监、海外业务运营经理等岗位。公开资料显示,中欧瑞博以主观股票多头为核心策略,此次招聘透露出其对海外机构业务的“野心”。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还有多家头部私募已经或正在筹备“出海”事宜。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百亿级私募多达116家,头部梯队内部竞争激烈,若想“坐稳”百亿交椅,需要在强化核心能力圈的同时,抢先开拓新方向。如今,中国资产在全球的配置价值显著提升,海外机构业务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与此同时,海外机构资金持股周期较长,也契合了头部私募对于长钱的“渴望”。

集体出海:海外机构业务成必争之地

近年来,吸引海外机构资金成为了百亿级私募“攻城略地”的重要方向。

上周五,中欧瑞博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该机构招聘海外市场总监和海外业务运营经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海外机构业务的开拓,协助产品部门完成海外基金产品创设、运营、抢盘等工作。

记者采访获悉,中欧瑞博自去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备案的资产管理牌照(9号牌照),有意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引进海外机构投资者。目前,中欧瑞博已初步搭建了香港子公司,此次招聘两位海外市场人士,则是为筹建香港团队做准备。

华南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也表示,公司已获得香港证监会备案的资产管理牌照(9号牌照),曾与两家海外机构取得联系,由于疫情的影响,海外资金投资暂告一段落。待投资活动正常化后,公司可能会继续吸收海外资金。

有渠道人士透露,目前幻方量化、九坤投资、金锝资产、鸣石投资等头部量化私募均已布局海外市场。与此同时,重阳投资、高毅资产、中欧瑞博等知名私募也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意在将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引入中国资本市场。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总经理也透露:“海外投资者近年来对中国市场的超额收益青睐有加,公司今年正在考虑‘出海’事宜,会陆续推进人员、牌照、对接海外机构等准备事宜。”

中欧瑞博总经理张良表示:“中国市场制度建设和投资者保护体系日益完善,走在新兴市场前列。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很感兴趣,许多海外大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长期投资,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4321.7亿元,创历年新高。另外,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3.94万亿元,相比于2020年底增加5354.34亿元,可见海外投资者对A股兴趣盎然。

做大“蛋糕”:百亿级私募渴望长钱

除了满足海外投资人配置中国资产的巨大需求,诸多百亿级私募出海,还源于对长钱的青睐。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116家,而在去年2月中旬时,百亿级私募数量仅为58家。短短一年间,百亿级私募数量翻倍。

对比去年2月中旬的百亿级私募榜单可以发现,头部梯队内部竞争愈发激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退出百亿级私募阵营的机构有于翼资产、彤源投资及融葵投资等多家知名私募管理人。

“在过去两年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中,叠加居民财富流入资本市场的趋势,私募业发展迅猛,百亿级梯队迅速扩容,以往管理规模过百亿可能需要10年时间,现在成立不足5年就晋升百亿级的私募比比皆是。不过,快速成为百亿级私募的大多是短期业绩亮眼的机构,吸引的也都是想赚快钱的投资人,规模自然涨得快跌得也快。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想一直留在百亿级私募名单里,不仅要不断强化核心能力圈,也要把握新的增长点,尽早布局潜力业务切到‘新蛋糕’。”沪上一私募人士感慨道。

一位百亿级私募高管也坦言:“公司前年开始接触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希望引入国际优质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一家私募机构来说,不仅要投资看得更长期,也要找到更为长期的资金,海外大型主权基金、养老金、捐赠基金等专业机构客户持有周期比较长,预期收益率也比国内投资者低,而且对于海外客户来说,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很高,所以本土机构纷纷‘出海’可谓正当时。”

本土思考:“新故事”比“老故事”好吗?

头部私募选择集体出海的背后,还反映出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投资行为上的差异。

业内人士透露,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具备非常严格的流程。通常来说,考察国内机构的投资能力往往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资金实际展开投资还需要2年时间。

“反观国内募资市场,现在很明显的趋势是‘新故事’比‘老故事’有效果。大多数投资人更愿意看相对短期的业绩表现,那种展示十年期业绩的产品反而吸引力不大,这就导致目前私募机构管理规模中‘短钱’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长远来看,‘老故事’是更应该被珍惜并把握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一位资深私募研究员直言:“随着公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愈发成熟,国内投资人也需要培养长期投资的习惯,中长期不急用的钱可以降低‘基金换手率’,并选择中长期业绩相对稳健的基金管理人,无需将目光过度集中于短期业绩惊人的产品。目前来看,不管是优质私募管理人三年封闭期产品的顺利发行,还是越来越多投资人对价值投资的接受和认可,都反映出国内资金的长期投资理念已经生根萌芽,未来资本市场‘长钱’的增加也将助力A股稳健运行,中国资产吸引力会不断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开放申购+加仓 百亿级私募动作频频
上海证券报 2024-10-17
近300亿元持仓曝光 百亿级私募布局结构性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4-08-26
百亿级私募自购阵营持续扩容
上海证券报 2024-08-07
超九成私募基金管理人计划8月份“不减仓”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频频发起自购
证券日报 2024-08-06
百亿级私募业绩出炉 后市锁定低估值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3-11-13
百亿级私募后市投资“瞄准”业绩确定性
上海证券报 2023-08-11
百亿级股票私募一季度平均盈利3.54%
中国证券报 2023-04-11
百亿级私募赚钱效应重现 后市研判趋乐观
中国证券报 2023-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