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奥会开幕式的礼花在“鸟巢”上空璀璨绽放,北京也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之城”,也让很多服务奥运的人们有了“双奥人生”那浓墨重彩的光辉岁月。而北京警察中,有这么一对夫妻俩,不仅两次参北京奥运会服务工作,他们的孩子也从大学走进了体育馆称为冬奥志愿者。
丈夫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朝阳交通支队事故科的民警孟祥军;妻子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警务保障处的民警。
“第二次站在奥运第一线”
“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春佳节,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孟祥军是冬奥交通事故保障团队的成员,负责处理涉奥交通事故,朝阳管界内奥运场馆多,交通保障任务重,为了快速处置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保障道路畅通,孟祥军和战友们24小时在路上值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出警到位,确保事故车辆快请快处,最大程度减少事故车辆对冬奥场馆周边道路的影响。
除了事故处理工作之外,孟祥军同时还承担着冬奥场馆周边交通疏导、路线保障等工作任务,从演练到实战,孟祥军每天的工作满满当当,可他却乐在其中。
“我和爱人都是警察,这是我们在2008年奥运会后,第二次站在奥运第一线,很荣幸能被赋予‘双奥双警人’的称号。”孟祥军自豪地说到,而更让他自豪的是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是北京科技大学2020级本科生,主动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成为了和父母一样,服务冬奥、奉献冬奥的一员。
志愿者需要闭环管理,这也意味着,一家三口会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无法相见,面对聚少离多的情况。
“不过今年我们仨还吃上了团圆饭!太不容易了。”孟祥军告诉记者,由于是双警家庭,他与爱人结婚22年来一直是每3天才能见一面的频率。在除夕夜吃一顿年夜饭的机会更是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的。而今年除夕,他们一家三口在各自岗位上,通过手机视频上吃了一顿团圆饭。
孟祥军说,以前一直担心孩子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别人团员的时候,自己却只能一个人在家守候春节,而今年孩子作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冬奥,让孩子也明白了舍小家为大家是一种担当。
“和14年前相比,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1998年至今,这24年来,我一直从事事故处理的工作,是一名老事故民警了!”由于孟祥军工作能力突出,人送外号“事故能手”,曾带出过20多个优秀的徒弟。
2020年,孟祥军代表北京参加了全国交警系统实战练兵大比武,他所在的团队获得了“交通事故现场勘察科目”全国第二名,他的手绘现场图被评为“教科书式手绘图”。
2008年,孟祥军作为涉奥事故交警坚守在一线,2022年冬奥会,他依然在涉奥事故处理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提起两次参加奥运会服务工作的感受,孟祥军感慨地说“变化太大了!相较于14年前,现在北京的人口更多、汽车保有量更大,我们的任务也更艰巨了”。
“家人就是彼此的支撑”
孟祥军的妻子李燕霞作为朝阳公安分局警务保障处的民警,也是冬奥会朝阳地区安保人员后勤保障组的一员,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车辆、装备、医疗等各项警务保障工作尽心尽力。
繁忙的职务工作使得一家人经常是聚少离多,而在身后支撑着他们的正是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其实在工作中谁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嘛,累了或是怎么样的,我们一家人就是彼此的支撑。”李燕霞说,虽然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多但家人还是彼此内心里最温暖的存在,提到自己在冬奥志愿者队伍中的女儿,李燕霞不由地为她感到骄傲,“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自己多苦多累,相反我觉得她在里面很开心。”
“这是为了小家,也是为了大家。”三口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坚守着,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献出自己的汗水,不畏艰难、积极奉献但也彼此牵挂,这个小家与国家共享着这份荣耀。
而对于女儿参加冬奥志愿者的事儿,作为母亲,李燕霞虽然不免有些担心,但她更多的是选择鼓励。“作为民警的孩子,她从小就明白担当的意义,即便今后步入社会,也要学会适应环境,参加冬奥对她来说不仅是历练,更是一辈子值得回忆的经历。”李燕霞说。
实习生 戴睿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