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热度排斥症”。
这是一种看上去冷静的“病症”,也叫审美版权,指对当下大热的东西持观望态度,更愿意用自己的节奏接受“安利”。受众开始对风头强劲的内容保持警惕心,并产生天然的排斥感了。
被吐槽的对象多数是电视剧。拿最近备受瞩目的一部来说,一共上了300多个热搜。即使你一集都没看过,也总能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看见它的碎片。如若不想自绝于众人,你就得跟上热搜词条的脚步。人们追剧不再是单纯为了放松和娱乐,一定程度上源于焦虑及恐慌。
宣传方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们跟风的心理,开启强势的营销套路——买好大量细节的词条,霸占热搜榜单,请大V写下一水儿的好评,再熟练地运用大数据和算法刷屏推送,引起粉丝狂欢。
在讲求流量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太过用力。各平台熟知舆论的影响力,都宣布入局影视营销,KOL更是价格分明。有媒体就曾曝出,多位营销方和剧宣表示,上热搜的次数是重要的营销KPI之一。
不过,不少热度事件的内容质量和获得的关注并不匹配。有网友就发现,某段时间里讨论热度名列前茅的影视剧,在卫视的收视率连1都没破,在排行榜上也没占据第一第二的份额。
不光影视剧,在各种用户分享的平台上,路数雷同,都在进行病毒式的好评传播。一些新式的概念在互联网上也热了,比如“刷酸”“干细胞化妆品”等,没多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亲自下场“拔草”。
在某平台,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火了,这里的背景墙由红白两色拼接而成,前面还有一颗枝桠分明的树,看着很复古。
朋友拉我探访,我才真正看清实际状况——所谓的景点处于车辆川流不息的街角,拍全景照时拍摄者要退至没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严重干扰交通秩序。
几日后,标志性的红白背景被整改,近一半红色涂上白漆,墙上贴满大大小小的纸质广告。不过仍有人后知后觉去合影,把墙PS回原来的样子。
同样快速发酵的还有“爱心红绿灯”。北京市SKP商场附近的信号灯,将原本亮灯的圆形换成爱心的样式,引得博主们纷纷赶去合影、发图分享,称其为“不可错过的藏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浪漫”。
仅仅几天,这个网红灯就被迅速撤下,又一批博主开始争相发布“爱心红绿灯”被撤的消息,甚至与正在拆除的杂乱背景合影,成就新的素材。
一天后,这个“爱心红绿灯”被安装至另一路段。果然,又有新的分享笔记诞生,文案和配图还是差不多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我实在好奇,赶去摆拍同款照片的人们,是真的觉得“爱心红绿灯”别致亮眼,还是受到流量的感召,觉得自己不能冷眼旁观这场轰轰烈烈的热闹?
说没看过挂在热搜上的电视剧需要勇气,错过热度、忍住不收割流量也不容易,在千篇一律的好评声中逆行更难,到头来,人们连娱乐的自由都没有了。
别说这届年轻人不会反思,连续多日的包场式热搜让人审美疲劳,实在不满被强制按头“安利”,人们造出“热度排斥症”这样的词,来反抗一些有名无实的虚张声势。
某位存在感不高的明星发一条日常琐碎的微博,隔三差五就上一回热搜,换来网友在评论区里留下大面积“败好感”的评价。不容拒绝的刷屏强喂,只会让吃瓜群众觉得辣眼睛,调侃“是不是买了包年热搜的套餐”。
有网友留言说,为了躲避新剧的狂轰滥炸,她已连续几日不登微博,在百度新闻点了好几回“不感兴趣”,仍有相关消息出现在手机的推荐页,她形容自己从“怕了”到“麻了”,最后仅有的一丝看剧欲望也被磨掉。
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等到宣传期过去,风平浪静,大量的评论沉淀下来,再去补课。冷静来的是时候,毕竟娱乐嘛,不用选热的,选自己认为对的就足够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