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游客在攀爬野长城的时候不慎受伤被困,消防接到报警后及时前往救援,最终成功将这名游客送到山下。
1月24日13时10分,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消防救援站值班电话突然响起,一名男子称自己的母亲在攀爬长城(未开发)时受伤,需要帮助。
接到求助电话后,古北口消防救援站第一时间向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及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两级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并随即出动1辆消防车、8名消防员赶赴现场救援,同时联动公安、医疗等救援力量到场。
途中,通过与报警人联系询问,得知伤者意识清醒,左脚扭伤,暂无生命危险,但表述不清具体所在位置,消防员通过添加报警人微信,采取实时定位的方式大致确定被困地点在新城子镇后庄子村后山长城段,并联系村委会协调一名熟悉周边环境的村民作向导,一同前往。
14时28分,消防车抵达后庄子村,路面积雪覆盖,且弯多路窄,无法继续行车前往。消防救援人员迅速整理携带担架、绳索等救援器材及应急食品徒步前往搜救。
上山一路艰难险阻,消防员们于丛生树木中开路,在陡峭城墙上攀爬,尤其是在通过几处路面极其狭窄的山檐和近乎垂直的峭壁等路段时,队员们每一步都格外小心,踩实踩稳。“环境十分复杂,我们一路上相互提醒,有时候手拉着手,在陡峭处借助绳索前行,确保安全。”指挥员说。
16时42分,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后,队员们抵达被困人员所在位置,在询问掌握被困人员伤势情况后,利用棉衣包裹住受伤部位,进行了简单的固定包扎。
考虑到上山异常艰难,原路返回更是难上加难,只能改变下山路线,采取由队员们相互搀扶、轮流背负伤者的方式,从长城北坡转至南坡进行转移。
起初,由于返回途中不少路段太过狭窄打滑不好通过,且高度落差大,无法进行背负转移,队员们就在被困人身上打好保护绳索,队员们一前一后进行保护,被困人自行往前挪动的方式度过险要路段。
新的转移路线线路长,虽相对平缓一些,但队员们体能消耗增大,尤其是在天黑后路况不明的情况下,决定由两名消防员负责打头阵,利用树枝探路确保绝对安全。
考虑到转移耗时长,山里寒冷,一入夜气温骤降等实际情况,队员们在加速转移进度的前提下,拿出携带的八宝粥、矿泉水等应急食品为伤者补充体力。
转移中,伤者对队员们的及时、贴心救援十分感激,多次提示队员们保存体力,自己可以扶着队员走着下山。
直到21时53分,伤者被转移至山下,交给120医护人员,经检查为左脚脚踝受伤,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在归队的车上,有的队员已摘下头盔沉沉睡去,还有的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救援中,复盘讨论着……临近23时才归队,对于消防员们来说,每一次出动都是一场战斗,这一次长达8个小时的作战,他们虽筋疲力尽,内心却是无比的轻松与满足。
25日凌晨1点,队员们还在跟伤者保持联系,询问具体伤势。据悉,目前伤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确认为腓骨远端骨折、胫骨骨折、踝骨骨折。
据悉,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密云,每一个消防队站都有会山岳救援的专业骨干,2021年,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更是依托鼓楼消防救援站建设高空训练设施,通过基地化轮训对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分批次开展高空、山岳救援相关训练一系列措施,不仅保证了一次次的成功救援,更保障了队员在每一次救援中自身的安全,也在实战中锻炼和提升了这支队伍敢打必胜的救援能力,竭力守护人民群众平安。
通讯员 饶继猛 高飞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