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总制作人嵇道青:希望每一部军旅剧都成为生动的征兵广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3 17:21

日前,当代军旅史诗剧《王牌部队》在江苏卫视、爱奇艺收官。该剧聚焦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展现近四十年中国军队的数次变革和军人所经历的非凡岁月,唱响了一曲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军魂的赞歌。自播出后,收视与口碑齐飞,堪称新时期最生动的一部“征兵广告”。

谈到《王牌部队》,该剧总制作人,曾打造《DA师》《我是特种兵系列》《陆军一号》《爱上特种兵》等众多军旅题材佳作的嵇道青坦言这部剧是向中国军队九十年的致敬,是向中国军人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四十载军旅职业生涯的致敬。在他看来,军旅剧虽然创作艰难,但仍是不可替代的“稀缺剧种”。回顾中国军旅剧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军旅剧不断在创新,需要塑造新偶像,追求“军旅类型的年轻态表达”,传递榜样力量和家国情怀。浩荡军旅数十载,老兵初心情不改。嵇道青希望自己操盘的每一部军旅剧都能成为生动的征兵广告,在更高层次,更广泛意义上,更有价值地“为兵服务”。

image001.jpg

《王牌部队》是向中国军队九十年的致敬,是向中国军人的致敬

问:是什么样的初衷和缘由,促使您制作拍摄了《王牌部队》?

答:最初看到剧本要追溯到八年前了,那时候剧名还叫《爱在八月》,编剧周志方,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首届优秀剧本扶持奖,反响挺大。2014年初,我在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担任副团长,时任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的刘岩导演把剧本发到我手上。我三个通宵就看完了。每天都看到凌晨,我要强迫自己才能停下,看了三天哭了三天,当即就有了想拍的愿望。但我还是不大放心,担心这种共鸣和震动是来自于自身特定的军旅生涯。对于年轻人和不了解部队的人,这样一个从八十年代讲起的军中故事到底有没有吸引力呢?于是第四天,我把剧本发给了八五后制片人朱昊和九零后导演天毅。没想到他们很快回复我,他们都看得热泪盈眶,非常认可。

就这样,我第一时间和刘导见面,邀约编剧周志方来南京,听他谈创作过程,一同讨论调整思路,聊得相当愉快。这次见面让我对周志方印象极深。他写第一稿的时候,正随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半年远航,他在海上一边执行任务,一边坚持写作,历经三年,完成了近六十万字初稿,斩获大奖。正是因为他在创作时灌注了巨大心血和激情,才让我们在甫一接触这个故事时,就深深被打动。

初起筹备是波折的。我们先后去了广东、广西勘景,火速建组。当时军改在即,军事预算无法落实,三个月后不得不解散剧组,将项目搁置。随后,我们见证和亲历了宏大而前所未有的国防与军队改革。期间,我和刘岩总导演先后从部队退休,成为干休所的老干部。对于这个项目,我们始终心有执着,只是迟迟未能等到再启的契机。

历经数载漫长等待,很庆幸这个项目得到捷成世纪董事长徐子泉、当代文体总裁闫爱华、捷成星纪元董事长邓浩、总经理陈静两家出品方的高度认可和全力支持。2018年,我们和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副总裁杨蓓仅洽谈二十分钟就敲定,决心一起把这部剧做成、做好。《王牌部队》2020年8月15日开机,12月15日杀青,接近九个月的送审、修改,2021年12月26日终于播出,可谓瓜熟蒂落,得偿所愿。制作《王牌部队》是向中国军队九十年的致敬,是向中国军人的致敬,也是我对自己四十载军旅职业生涯的致敬。

image004.jpg

问:《王牌部队》拍摄制作上遇到了哪些挑战?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答:挑战最大的是时间跨度。剧情所历的军队发展四十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跨度大,变化多,中国社会和部队面貌都发生了波澜壮阔的飞跃。在一些重大节点事件的选择上,表达的分寸上,如何把握到位,是需要智慧的。既然目标是把《王牌部队》做成一部有宏大叙事和史诗品质的佳作,就要求史实准确和艺术虚构必须兼顾。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两者如何平衡统一,无疑是创作中时刻面临的难点。

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呈现之难。真实可信的年代质感,倚赖着场景、服装、造型、道具的全景式还原。剧中军装,涉及从65式到07式等各个时期,时段是否匹配,细节是否精准,都需要专业把关。场景也是一样。全军在九十年代进行了新营房改造,旧时排房无迹可寻。为了解决剧中七二〇团和九连等主场景问题,我们横跨四五个省市地区,实地选景,又自建“三十三亩地”老营区,从内部陈设到粉刷方式,都高度还原了当年样式。

军用武器装备、运输车辆、枪械道具等各种不可或缺的军旅元素,它们型号之复杂、数量之庞大,都是其他剧无法想象的。军事预算的协调和保障,是军旅题材独有的难点。《王牌部队》共拍摄十几场演习,加之众多训练戏份,得到军方的认可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问:《王牌部队》哪场戏最令您难忘?

答:难忘的戏太多了:樟木火车站的站台冲突、篮球场上高粱送江南征裙子、顾一野高歌《我和我的祖国》、肖副司令说“部队给我最后一个任务是离开”……

印象最深的还是“追火车”。顾一野载着穿红裙的阿秀追赶运兵火车,这一幕炽热、耀眼、感人。其实正是这场戏,令我真正下决心让五六百号人都转场去了东北。这场戏要求火车和摩托平行开进,公路挨着铁轨,距离不能远。这个景不好找,拍摄难度也大,这是难忘的原因之一。其二是千辛万苦拍出来后,遇到较大争议,这场戏在审查中险些没保住。表达手法上的极致浪漫,为的是情怀的抒发,最终大家还是被真情实感打动,戏保住了,播出的效果也很好。

“追火车”这场戏我看过上百次,看一遍哭一遍,只要到这里就控制不住。红纱和红旗交相辉映,阿秀对张飞喊“你好好打仗,别担心家里,我会照顾好咱妈,把猪喂好”,平实质朴却力量非凡。阿秀不光是阿秀,她代表千千万万军人家属送别亲人上战场时,面对生离死别的态度:不舍却不说不舍,小爱化在大爱中。我敬重这样的情感,所以特意请刘导在戏里给师长郑源加了一句台词,“我命令,全体官兵,向送别我们的亲人,致敬!”这也是我们对千千万万军属的致敬。

image005.jpg

问:《王牌部队》播出后,收视高居第一,网络热度也非常火爆,引起强烈反响。您觉得《王牌部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王牌部队》的评论您会看吗?

答:首先是真实、真诚。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变化,人们的普遍价值观和共同情感是不会变的,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不会变的。歌颂真善美,针砭假丑恶,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自觉。《王牌部队》里,真善美体现在每一个人物身上。全剧没有一个反角,只有有特点的闪光人物和有缺点的对手。中国能有今天的平稳富强,和几代军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既然要表现军人,就要表现他们的绝大多数,歌颂他们的优秀品质。

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王牌部队》满足了他们的青春记忆和怀旧情绪;对于年轻孩子,满足了他们对纯真年代的想象和向往,让他们感受到如今较为稀有的质朴和纯粹。八九十年代的军营也许遥远而陌生,但中国人的底层情感都是共通的。积极勃发的生命力,家国情怀的正能量,不管是哪一代人看,都会有共鸣。

至于网友的评论,我也有看,但并不会过多关注。因为我一直认为,创作者要有定力,不能跟着网络风评摇摆。对于网友的评论,表扬这部剧的,我们会吸收经验,继续努力。他们提出的正确批评意见,我们也虚心接受。我们尊重网友的评论权力和自由。但对一些颠倒黑白,跟风谩骂,缺乏基本逻辑和专业知识的网络攻击,我也态度明确,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比如,《王牌部队》在军事上是非常严谨、非常专业的,包括我和总导演刘岩在内的很多创作者都是从军很多年的老兵。我们比普通网友更熟悉军队,更懂军人,在军旅剧专业制作方面更有发言权。而且《王牌部队》不仅有军事指导把控,还得到了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联参训练管理部等众多军事单位的层层把关和审查指导,可以说,这部剧在专业性上做到了多重保障。所以在泥沙俱下的网络舆论环境下,我尊重每个人的评论权利,更希望评论公正。因此,创作者一定要有定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对网络声音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我也呼吁观众做一个理性的观众,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人身攻击。

问:对于《王牌部队》,您满意吗?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答:影视剧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坦白说,我做了上百部军旅剧,没有哪一部是完美无瑕,我特别满意的,都有一些遗憾。但《爱上特种兵》和《王牌部队》是我遗憾比较少的两部剧。由于军旅题材剧的特殊性,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再到最后的呈现,由于各种原因肯定会留下遗憾,最显著的就是内容篇幅的缩减。《王牌部队》剪辑完成版是61集,送审版是53集,播出版是40集,演员付出了很多,最后有不少戏没有得到完整呈现,我认为这是最遗憾的。

image007.jpg

现代军旅剧应该塑造新偶像,我操盘的每一部都是“偶像剧”

问:《王牌部队》启用了老中青演员阵容,很多都是军旅剧中的熟面孔,也有一些“新人”。比如肖战。他这次在剧中饰演的顾一野,英气十足,作风硬朗,令人眼前一亮。回首这次合作,黄景瑜、肖战、钟楚曦这些年轻演员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王牌部队》一共塑造了五代军人形象:第一代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比如肖长胜(程煜);第二代是建国之后的第一代,郑源(李幼斌)、顾衡(张志坚)、王天明(何政军)、孟中驰(杜源);第三代秦汉勇(傅程鹏)、宋建设(徐洪浩)、张飞(孙逊)、夏林(张进)、陈大山(夏侯镔)、韩春雨(侯梦莎)、赵红缨(刘晓洁);第四代是高粱(黄景瑜)、顾一野(肖战)、江南征(钟楚曦)以及同辈战友牛满仓(赵荀)、姜卫星(毛毅)、赵轰六(宫海滨)等;第五代是他们的孩子,像顾小飞(费鲤齐)这样的新生代。

全剧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第二、三、四代军人。李幼斌、张志坚、程煜、何政军、杜源这一辈的老戏骨,表演入木三分,鲜活饱满;傅程鹏、徐洪浩、孙逊、夏侯镔、张进、侯梦莎、刘晓洁、赵荀、毛毅等中生代演员,不少原本就是军人,常年在军警戏中摸爬滚打,演绎过很多为人熟知的角色,他们是这部戏演员的“基本盘”,是底色基调。黄景瑜、肖战、钟楚曦三名年轻主演则是这部戏的亮点。在选角时我们也有过多种方案,因为需要演绎四十年的跨度,敲定由三位九零后演员担纲时,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但最终可以说,他们都完成得很出色。

image010.jpg

选择黄景瑜饰演高粱,是因为他在《红海行动》和《爱上特种兵》里表现亮眼,贴合军旅题材。但说句实话,直到开机,我都还是忐忑的,因为高粱和景瑜以往饰演的高冷军人形象完全不同。我记得第一个镜头在调兵山的火车站,在监视器前看完景瑜的表演,我就起身离开了,一个人点了一支烟,那一刻是真正踏实了,心里就两个字,“成了”。黄景瑜所理解的、呈现出来的高粱,就是作者、导演和我心目中最好的高粱。他把自身的阳光、松弛发挥得自然有机,表演真诚、生动,非常投入。肖战,我之前并不熟悉,只是看过《庆余年》,他独有一种忧郁、高贵的气质,与顾一野这个人物十分契合。肖战看了剧本之后非常喜欢,我们便一拍即合,有了这次合作。肖战勤奋刻苦,八月酷暑,提前十来天进组,在坦克训练基地跟着老班长军训,意志力极强。演习戏、训练戏强度很大,日夜颠倒,他从没有一句怨言,很好地完成了顾一野这个角色的塑造。钟楚曦的加入,是因为《芳华》里她塑造的女兵形象深入人心。我作为经历了那个年代的过来人,非常认可楚曦呈现出来的气质,英气,干净,无媚气妖气,表演准确灵动,江南征因她而可爱。这三位年轻演员的合作气氛融洽,毫无隔阂,为人也挑不出毛病。我曾用六个字点赞他们,“好孩子、好演员”,相信他们在演艺道路上可以走得长远。碰到好的剧本,好的团队,加上努力用心的态度,他们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角色。

image012.jpg

问:《王牌部队》启用了黄景瑜、肖战、钟楚曦等青年演员,网络热度非常高,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追剧。您怎么看军旅剧青春化、偶像化的趋势?

答:军旅正剧受到年轻观众热追热议,是我乐于看见的。“军旅剧青春化、偶像化”这种说法,我在做《爱上特种兵》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但据我观察,它更像一种有争议的声音。对于这种意见我并不认可。如果把“军旅剧青春化”诠释为“军旅类型的年轻态表达”,我倒认为确实是我近些年在做的探索之一。以更为年轻化的表达手法传递家国情怀,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叩击他们的心灵,何错之有?何乐而不为?

恰恰相反,现代军旅剧应该塑造新偶像,而且要塑造一批新偶像。这是我十几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现在也初心不改。我一直都说,只要是我操盘的军旅剧,某种意义上说,每一部都是“偶像剧”。但关键在于我们理解的“偶像”是不是一回事?什么叫“偶像”,可以看看《辞海》。偶像是人们崇拜、效仿的对象,应当是“榜样”。当下“偶像”这个词被某些人污名化、狭隘化了,当然也是因为不少所谓“偶像剧”在制造“伪偶像”。为什么拍军旅剧?为的就是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正一正三观,引导他们看见应该被崇拜、被效仿的榜样人格,就好比高粱、顾一野、江南征这样正直、阳光、干净的理想主义军人。

image014.jpg

问:《王牌部队》播出后,反响热烈,尤其是剧中军人的细腻情感令人印象深刻,引发了热议。您怎么看军旅剧中的情感戏?

答:几乎是从《DA师》开始,这是二十多年来做军旅剧绕不过去的话题。有很多很极端的话,像“军旅戏就不应该有女人”。我毫不避讳地说,我不认同。《王牌部队》里,李幼斌有句台词“军人也是人,是人就会流泪,不会流泪的是石头。”军人虽然是特殊职业,但也是人,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面对极致环境,面对生离死别,情感甚至来得比普通人更为浓烈。兄弟情、战友情固然是大部分军旅剧的重点,但要说这个类型就应该消灭爱情,只要有爱情戏就该被骂,我很不理解,不以为然。

其实问题不在于军旅剧能不能写爱情,而在于怎么写。不同于都市情感、古装偶像,军旅剧的情感戏应该干净、纯粹,与理想主义、英雄气质、家国大爱同气连枝。对于军旅剧中的情感戏,我认为:第一,必须写;第二,把它写好。只要写好了,我相信绝大多数有正常情感和认知的人,不会排斥。我真诚地做剧,给喜欢、认同我们作品的人看,对于不喜欢、不认同的声音,我尊重,但不会因此动摇原本的创作初衷。

image015.jpg

问:当下很多剧习惯使用配音,但《王牌部队》全员都用演员原音,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答:对,《王牌部队》所有演员用的都是现场同期声,不仅是《王牌部队》,我制作的所有军旅剧都是如此。我并不反对演员后期配音或找其他配音演员配音,但我认为演员的现场同期声更真实,更饱满,更有质感。试想一下,没有对手交流,一个人戴着耳麦在封闭录音棚里录台词和演员在片场跟对手直接碰撞出来的现场表达,哪个更真实,更有力量?我选择后者。

问:《王牌部队》希望向观众传递怎样的主题精神和价值观?您怎么理解“王牌”?

答:什么是“王牌”?“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王牌精神”是追求卓越,是先锋队精神,是忠于国家,敢打必胜,荣誉高于生死的英雄气概。

我希望《王牌部队》以热血军魂点燃观众胸中一颗颗爱国拥军之心;希望一个个有血性、有追求、有情怀的新一代军人形象,激励年轻人勇于打磨自身,无畏追求理想。

image018.jpg

讴歌军人是使命,希望每一部军旅剧都成为生动的征兵广告

问:从《DA师》《我是特种兵系列》《陆军一号》《爱上特种兵》到《王牌部队》,您觉得中国二十多年的军旅剧创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答:我心目中,在《王牌部队》之前,当代军旅剧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三十多年前,以《和平年代》为代表。《和平年代》以八五大裁军为背景,二十年跨度,是我在从军生涯中看到的第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军旅作品。《王牌部队》最初的定位就是向《和平年代》致敬,所以启动时的公示名叫《英雄岁月》。第二个阶段,以《突出重围》《DA师》《沙场点兵》为代表。2000年开始,连续三年,央视一黄开年大戏都是军旅题材。世纪之交,世界军事格局激荡变化,“正面强攻”型的观念剧应运而生,侧重写部队的改革,写演习,聚焦“科技强军”,充满对部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前瞻性表达。我们的《DA师》播出后引发热议,被《解放军报》评论为“从某种意义上引领了中国的新军事革命”。第三个阶段,有《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系列》《火蓝刀锋》等一批收视颇高,对年轻人影响巨大的作品。我在部队演出、采访时,每每听到基层官兵说是因为看了《我是特种兵系列》而入伍,都给他们鞠一躬,敬个礼。这个阶段的军旅剧,走的是“小人物”路线,写的是普通士兵的个体成长,比如许三多、小庄、何晨光,都特别典型。现在回过头看,以上三个阶段其实是特别明显的。

2021年的《爱上特种兵》就又不一样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连续做了四部特种兵题材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子弹上膛》《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我是特种兵之霹雳火》,想要停一停,找一种新的表达和呈现。沉淀六年,做了退休之后的第一部军旅剧《爱上特种兵》,本意就是顺应时代潮流,贴合年轻观众口味,做一部军旅情感剧,所以把训练、演习、军营生活,尽可能往故事的背景上推。《爱上特种兵》糅合军旅和医疗两种职业剧的特长,用年轻态的语境和网生化的内容,聚焦年轻军人的恋爱生活,这无疑是特立独行、风险极高的。值得欣慰的是,所有主创面对质疑时都坚定不移地走了过来。最终,《爱上特种兵》的猫眼实时热度创当年开年新纪录,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9064,云合脱水数据全平台年榜第三,被评价为“盘活了军旅题材”。这些数据足以证明,我们对新偶像、青春派、网生态的表达,获得了年轻人的极大认同。

到《王牌部队》,其实是我的一个回归。军改之后,部队的变化前所未有,翻天覆地。有幸见证这样的历史,表现它,讴歌它,是我这个老兵责无旁贷的使命。为响应新时代的强军思想,表现部队如何提高战斗力,因而有了《王牌部队》。下一步,我还会做一部新剧,完全以军改这六年为背景,正面强攻,致敬《突出重围》《DA师》。可以先透露剧名,《兵自风中来》。

问:在《战狼》《红海行动》等军事题材影片火爆大银幕的同时,近年来军旅题材剧的荧屏表现和市场反响却相对疲软,热度不高,很少出现《亮剑》《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现象级爆款军旅剧。而且近年来全国备案的军旅剧数量也在大幅减少,被称为“稀缺剧种”,您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军旅剧创制的难点是什么?

答:军旅剧的确是“稀缺剧种”,原因很简单。拿我自己来说,做了一辈子电视剧,上百部作品,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从来不怵任何剧,但军事题材除外。每筹拍一部新的军旅剧,我都很焦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相对于其他戏,军旅剧真心难拍。尤其在当下,各战区备战任务繁重,文工团撤编,如何得到部队的支持,如何落实军事预算,非常困难。没有部队的配合,要想完成一部军旅剧,难度之大是超乎想象的。

再有一个客观原因,是军旅剧的分寸把握,要求极高。由于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在当下的审查体制下,文艺作品无论是想表达军队群体,还是基层官兵个体,都有很多约束,稍有不慎就会犯忌。这也是很多人被挡在门外的一个因素。

第三,现在熟悉部队、了解部队的创作者,尤其是编剧,非常稀缺。大部分老牌军旅剧作者都年过半百。仍然坚持在部队一线和创作一线的人,越来越少。剧本是一剧之本,创作人员不熟悉当下的部队生活,创作不出好的剧本,想做好剧几无可能。

第四,军旅剧是极其特殊的行业剧。服装造型、道具准备、场景布置,所有细节都需要符合部队真实的条令条例,必须准确,且一旦入画,万一错了,后期挽救的代价很大。军旅剧对于职员的要求也可谓严苛而繁复,这也是军旅剧变得“稀缺”原因之一。

image020.jpg

问:一些业内人士评价“在过去的军旅剧中,许三多是常态,城市兵、学生兵是点缀。而如今,城市兵、学生兵成为常态,许三多是点缀”。从平民化到精英化,您认可这种军旅剧的这种变化吗?在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下,您觉得未来军旅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确实,现在基层官兵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兵、学生士兵越来越多,面貌、成分都和原来大不一样。《士兵突击》是经典,我很喜欢,但和当下的部队生活确实有区别。但不管时代怎么变,基层官兵共性的东西,比如战友情,军营生活,“训练+演习、直线+方块”的常态,都是没怎么变的。很多部队驻扎在偏远地区,士兵生活是枯燥单一的,无论他们个体来源是什么,日常都是相似的,没有“常态”和“点缀”之分,而“平民化”和“精英化”也只是一种刻板的归类。对于文艺作品而言,只要是值得书写的人物和故事,我们都应该表现。

无论什么时候,军旅剧永远有存在的必要。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几百万现役军人,加上军属,退出现役的老兵,人数近亿。更不要说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在关心国防。表现军人的生活、工作、情感,在荧幕上呈现他们的魅力,是影视从业人员应该做的。军人为国家、百姓奉献牺牲,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宣扬、肯定、褒奖他们,让这个群体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拥护,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支队伍,这对国家和部队都有益处,这也是军旅剧的终极价值所在。

多年前,我们的军区首长跟我说过一句话,“文工团下部队演出是一种面对面的‘为兵服务’。而创作和拍摄好一部正面反映部队生活的电视剧,抵达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广泛意义的,更有价值的‘为兵服务’。”文工团撤编以后,优质军旅作品奇缺,我很希望部队能够看到军旅剧为部队服务的这层价值,给予创作者更多支持,催生更多好作品。

同时,我也呼吁老一辈创作者能够做好“传帮带”,带领新一辈在军旅剧的阵地上坚守。《王牌部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编剧周志方、总导演刘岩、美术设计郑晓锋、造型设计陈敏正,包括我,都是八十年代的老兵。总制片人陈静,摄影师马晓波都当过兵。出品人邓浩,制片人朱昊、于飞都是军人子弟。再比如《士兵突击》的制片人张谦、《蓝军出击》的制片人蔡传道、《外交风云》的编剧马继红、制片人高军等一批老牌的军旅剧创作者,依然活跃在一线,持续为军旅剧的创作和生产努力着。希望年轻的创作人员能够更多地熟悉部队,多创作新时代的军中故事,召唤更多优秀的青年演员来演绎更多鲜活的基层官兵形象,感染更广泛的年轻人。

对我自身,希望我的每一部军旅剧都成为一则生动的征兵广告。《王牌部队》播出之后,收视率破2,累计27次取得电视剧猫眼热度值“日冠”,13次登上抖音热点榜TOP1,微博话题#王牌部队#累计阅读量超67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以及南部战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都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众多基层官兵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刘导转给我看一位“猎鹰突击队”的老特种兵在朋友圈里对《王牌部队》的赞许,他说“老兵看了会回忆起曾经的部队;新兵看了会激励他们不负韶华;没有部队经历的人看了会心生羡慕与钦佩。真的是一部充满魔力的电视剧。”能有这样的反响和肯定,我觉得就值了。

问:作为资深军旅题材影视制作人,您从军这么多年,也拍了这么多军旅剧,您对军旅剧创制,有什么心得体会?您喜欢的军旅剧有哪些?

答:我喜欢的军旅剧有很多,最偏爱的有三部,分别是《和平年代》《突出重围》和《士兵突击》。这是中国军旅剧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三个类型和三个标杆。某种程度上,《王牌部队》就是对《和平年代》的致敬。做了这么多年的军旅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军旅剧,要热爱部队,对这支队伍有诚挚的热爱,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拍不好的。我锲而不舍做军旅剧,讲到底,是内心对军人、军队、军史有非常真挚的喜欢。 

二、要了解和熟悉这支队伍。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想表现好它,就要尊重它,从精神内核和外在细节,都要贴合、准确。大量网络军旅小说极难改编成剧,就是因为悬浮失真,描绘的不是真正的基层生活。

三、军旅剧不是军教片、纪录片。历史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都需要有智慧地把握。尊重史实、尊重生活、遵循艺术规律,把才华和精力集中到如何生动地表达上,才能塑造出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主人公。

四、思考要有前瞻性。比如《火凤凰》开拍时,全军都还没有女特种兵,现在各战区都有了这个建制;《DA师》《陆军一号》《蓝军出击》在编制体制建设方向上的思考,后来很多都成为了现实。

五、拍摄军旅剧,除了文本过硬,更需要一支特别熟悉军队,久经磨合,配合默契的队伍。这支队伍越整齐,拍起来把握越大,成功率越高。

说回《王牌部队》。周志方作为编剧,十三年执着于一部剧,呕心沥血,开疆辟土,为拍摄垒好基石。总导演刘岩接手《爱在八月》原创剧本之后,潜心研究军改历程,和文学顾问邓一光、另一编剧胡坚,前后九年,反复打磨剧本,增写并丰富了很多段落,尤其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夺岛篇章。刘导凭借其对部队生活的熟知,在全剧的叙事、气质、人物、细节、音乐等各方面的总体把控上,亲力亲为,用心至深。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天毅,分组导演易勇、侯杰带领着全组演职人员奋战一线,每天几乎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天毅导演将《王牌部队》作为其十年导演生涯的一次总结,重视程度非常高,精心琢磨每一个镜头,细致考究每一句对白,力求做到完美的风格化呈现。分组导演易勇为营造出震撼逼真的战斗场面,带领动作组,奔波在山林、海边,一百多天行程几万公里。分组导演侯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常与天光做斗争,抢夺时机完成繁重的拍摄任务,还身兼演员,出演反派普林斯。整个导演团队凝聚一心、相互扶持,尽善尽美,是他们引领着这支拍摄团队,践行着“王牌精神”。后期团队近一年昼夜颠倒,不眠不休,终于把最好的视听效果呈送到观众面前。宣传团队火力全开,高效优质地全力推广。我们这支队伍浩浩荡荡近千人,所有人齐心合力,这才成就了《王牌部队》。

六、平台方、出品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出优质军旅剧的必备条件。从立项、拍摄、审查到播出,军委政治工作部、陆军部、东部战区、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广播电视局,都给予了《王牌部队》巨大助力。捷成世纪、当代文体等出品方全力支持,做好后盾。爱奇艺在整部剧一个演员都没定的时候,就已高度重视,不吝投入,播出过程中的推广更是强力夺目。所以说,《王牌部队》能够取得佳绩与各方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第三战队》亮相“中轴·北京”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特战荣耀》举行研讨会,“小人物”有天花板, “强者”军旅剧怎么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9
​专访杨洋:不想当特种兵的文艺兵不是好演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4
《特战荣耀》“熬过开头,越看越香” ,不谈恋爱只搞事业的杨洋进步了
羊城晚报 2022-04-24
“军艺校草”杨洋演军人,《特战荣耀》能打破“偶像军旅剧”印象吗?
扬子晚报 2022-04-12
军旅剧是流量小生转型的“试金石”
齐鲁晚报 2022-04-07
又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定档,如何看待偶像演员纷纷穿军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1
专访 | 《王牌部队》独家专访总制作人嵇道:青致敬!我们的王牌部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