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这款“救命神器”已入驻北京校园
首都教育 2022-01-20 08:08

去年8月,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各校充分认识AED配备的重要意义,加大AED配备力度,确保每校至少配备一台。

一个学期过去了,除颤仪进校园的情况如何了?

可喜的是,去年10月,市教委会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建设“安心校园”公益项目,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免费分期分批安装AED一体机,截至2021年底,首批AED一体机配送工作已完成,共计配送1469台。

目前,全市大中小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共配有AED1900余台,已经实现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为什么校园里需要配备AED?

在我国,每时每刻都有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而猝死。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不能及时施救,患者4分钟以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但如果能够利用公共场所配置的救命神器AED,我们也可以救活他们!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

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通过AED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每延迟1分钟,救活的希望降低7%—10%。

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事件时,在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内,正确使用AED和实施心肺复苏,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在去年的欧洲杯上,现场人员利用AED向世界展示了一次“教科书式的救援”。

小组赛丹麦VS芬兰比赛进行到第42分钟时,丹麦队一名球员在无接触情况下,突然失去意识倒地。

37秒后,携带紧急设备的医务人员冲进场地;

52秒后,AED设备抵达,除颤;

96秒后,开始心肺复苏;

488秒后,救护车专用担架抵达……

正是这生死时刻的“争分夺秒”,才让该球员逃过一劫,并在送医治疗后脱离了危险。

在这起惊魂事件中,AED设备对于挽救患者的心脏骤停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校园里,孩子的生命安全更是第一位的。有了AED设备,孩子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在校园里该怎样使用AED?

如果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普通人能用它救命吗?

可以!

AED又被称为“傻瓜”医疗设备,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操作者即可使用该“救命神器”。

生命只有一次,但意外却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学生、保洁员、保安、老师……都可以是那个挽救生命的人。

北京市实现了AED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后,下一步,市教委将:

扩大校内AED布局区域,加大AED配备力度,扩大布局覆盖面,在学校运动场馆(所)、教学楼、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学生宿舍、办公大厅等各个活动场所进行配备;

做好设备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在校园明显位置张贴AED位置导向图,便于师生掌握AED配备地点;

在寒假开学后分期分批组织AED技术培训,提升AED使用培训效果;

统筹安排各类学校一校多址AED分配方式,将各区教委办公地点、学生军训基地纳入配备计划之内。

让急救从校园抓起,筑牢安全教育底线!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大冬奥志愿者出征:“冰新一代” 一起向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20
北京昌平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正式启用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2-01-20
校园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会遗产报告一图读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20
防范物传人!专家称新冠病毒在纸上可存活2小时
央视网 2022-01-20
提醒!北京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明日启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