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交易日大涨23.75%,新冠肺炎检测板块爆发,医疗器械ETF涨幅第一
​上海证券报 2022-01-16 17:26

新冠肺炎检测,成了2022年A股开年最热概念板块。

1月14日,沪指跌0.96%,深成指涨0.09%,创业板指涨1.18%。盘面上,新冠肺炎检测概念掀涨停潮,Wind新冠肺炎检测指数大涨8.82%,开年以来累计涨幅23.75%。抗疫特质突出的医疗器械ETF(159883)交投持续活跃,单日成交额1.3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单日涨幅更是高居两市ETF第一。

新冠肺炎检测板块爆发

周五盘面可以说是医疗器械的天下,抗疫概念股大面积涨停,新冠肺炎检测、体外诊断、基因检测等板块纷纷上扬。九安医疗再度4连板,两个半月涨超11倍。东方生物、热景生物、美康生物等均“20CM”封板,明德生物、开普生物“10CM”涨停。

相关行业ETF也是走势高涨。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ETF大涨4.20%,居当日两市ETF涨幅第一,日成交额放大至1.28亿元,这也是该ETF上市以来首次成交额破亿。

据了解,该ETF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指数成分股涵盖医疗设备(权重29.72%)、医美(权重12.02%)、医疗耗材(权重26.35%)、体外诊断(权重25.49%)、诊断服务(6.42%)等细分行业。从概念角度看,新冠肺炎检测概念股17只,占比29.28%。如此高的权重占比,也获得了 “抗疫第一基”的称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外疫情趋严,医疗器械ETF市场关注度提升明显,去年4月底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额超3006万元,开年以来日均成交放大至6500万元。

新冠检测量或持续居于历史高位

在Omicron全球蔓延下,全球确诊病例数持续攀升。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1月14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312万例,死亡病例新增7942例。其中,美国新增超68万例确诊病例,26州日均新增病例达疫情暴发以来最高。法国新增近33万例确诊病例,连续三日超过30万例。

国内方面,1月14日,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04例,涉及河南、天津、上海、广东、浙江多省市。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安阳、广州、珠海、中山、深圳等12地发现奥密克戎病例。

安信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根据OWID数据,2021年12月欧洲主要国家新冠检测量已经达到1.4亿人份,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速约为40%;美国新冠检测量则达到5238万人份,接近历史新高,环比增速约为30%。由于数据获取与更新存在一定延迟,因此2022年1月最新检测量数据有待后续跟踪,但因为新冠新增确诊病例与新冠检测量存在强相关性,从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创新高的形势来判断,预计新冠检测量也会持续居于历史高位。

国产械企加速出海

海外需求激增,加上国内多地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市场对新冠肺炎检测需求高企,新冠检测试剂销量有望增长,或将为相关企业带来业绩弹性。

截至目前,九安医疗、东方生物等公司生产的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率先获得了进入美国FDA认证,美康生物、万泰生物、万孚生物等公司纷纷表示,旗下新冠检测试剂产品也在准备申请美国的FDA认证。

事实上,我国低值耗材已率先完成产业国际化,2020 年医疗器械出口额前十企业包括五家低值耗材厂商,如出口医用敷料、手套等。近期奥密克戎蔓延也将加速新冠肺炎检测公司出海。从低值耗材到医疗设备再到高值耗材,疫情多维度刺激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高速增长。

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对我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依赖度提高。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也积极抓住这次机会,和全球巨头同台竞技。长期看,新冠疫情或将重塑全球医疗产业格局,随着各国产业政策出台,国际竞争也将愈发激烈。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医疗器械2022年投资展望

2021年底,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层面推动医疗装备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医疗器械2022年乃至未来十年指明了发展方向。

西南证券所长助理、医药首席杜向阳近期表示,从供给端看中国械企依然面临两低问题,一个是低渗透率,这些领域未来是一片蓝海,意味着未来的成长空间更大;另一个是低国产化率,意味着进口替代逻辑、进口替代空间,未来国产企业抢占的份额会更多。

对于2022年板块行情,杜向阳认为,疫情导致的业绩高基数,已经在2021年消化得差不多了。在政策预期较为充分,短期看疫情退却后,国内和国外的医疗新基建也不断开展,所以器械板块2022年的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总体板块的估值或将继续抬升。

开源证券分析师表示,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一些政策如统一耗材编码、耗材集采、DRG/DIP医保付费等对医疗器械行业无论是监管还是经营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重构了医疗器械厂商产品格局,改变了未来发展策略。国内厂商紧跟国家医改步伐,寻找确定性赛道,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创新迭代、国产替代,并积极寻求出海机遇。

国泰君安也表示,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创新医疗器械需求总量稳定提升,器械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趋于完善,医保局带量采购政策不断“进化”。医疗器械产业具有正外部性,“内卷化”是产业创新与配套政策之间冲突的短期现象,长期无需过度悲观。海外市场对高性价比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凸显,根据《“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35年,中国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将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医疗装备创新型国家前列。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目前场内有覆盖抗疫、养老、医美的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也有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可以选择。投资者不妨借道相关行业指数基金,分享国产器械长期增长红利。(上海证券报)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补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短板
经济日报 2024-10-03
观展|医疗器械设备“中国造”集中亮相老国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 对标世界一流
人民日报 2024-01-15
本土医疗器械巨头“出海”:道阻且长仍需走,拒绝低端价格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1-29
中关村前沿科技沙龙举办再生医学与高端医疗器械专场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4
今年上半年24个创新药、28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经济日报 2023-07-06
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去年净利增长 体外诊断企业包揽营收、净利冠军
证券日报 2023-04-14
10家公司预计净利翻倍!医疗器械市场有望迎复苏
中国证券报 2023-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