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制作“冰墩墩”风筝
北京日报 2022-01-16 10:43

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第什里小镇风筝广场,一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冰墩墩”板子风筝乘风起飞,在风力的作用下,“冰墩墩”的眼睛灵活转动,煞是可爱。

这个引人注目的“冰墩墩”是第什里风筝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赵艳强,专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创作的。

赵艳强巧手制作的“冰墩墩”乘风起飞。张泰源摄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发布那天,我正在家里画风筝。”赵艳强说,尤其是那双萌萌的大眼睛,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当时我就想好了一定让‘冰墩墩’飞起来,为即将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加油助威。”

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个酒精灯、几支毛笔、几瓶颜料……这些制作风筝的工具看似简单,但要做出一个美观又好放飞的风筝,却需要深厚的技艺。

制作风筝主要是绘、扎、糊、放这四个步骤。不仅涉及到美学,还要有力学原理,即使样子再好看,飞不起来也不行。

“制作‘冰墩墩’花费了4天半时间。光是画风筝,就用了半天时间。‘冰墩墩’是举世瞩目的吉祥物,必须要画得惟妙惟肖,我照着‘冰墩墩’图片,边画边改,反复核准,直到自己满意后,才进入制作环节。”赵艳强介绍。

“风筝的骨架,选用三年以上毛竹,将这些毛竹根据所需宽度、长短劈成竹篾,用竹篾扎成所需的形状,接着用酒精灯烤,然后扎在板子上,板子上留有展现眼睛的‘小洞’,当然是根据画好的‘冰墩墩’眼睛的比例提前刻好,最后再把画面糊上,晒干……”赵艳强自豪地介绍风筝设计的巧妙之处,“为了突出大熊猫‘冰墩墩’可爱的眼睛,我最终选用了板子风筝。因为板子风筝能完美体现‘冰墩墩’眼睛‘一眨一眨’的效果。”他说。

第什里风筝制作技艺发源于北京,又从天津转入廊坊安次区第什里小镇,并形成规模享誉海内外。2015年3月,赵艳强被河北省文化厅评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记者 韩梅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传承非遗文化庆“六一” 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制作风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1
“蓉宝”变脸盲盒是咋制作出来的?至少18道工艺 比“冰墩墩”更复杂
成都商报 2023-04-21
咖啡用了冰墩墩形象做拉花 Manner咖啡被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9
首部奥运吉祥物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周末上映,冰墩墩出镜率高达40%但不说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6
暖心!元宵佳节冬奥志愿者与大山孩子相聚云端共绘冰墩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2-15
巧手制作“冰墩墩”汤圆和冬奥会灯谜,上海金山居民这样过节
澎湃新闻 2022-02-15
自制“冰墩墩”不能偏离“法治赛道”
工人日报 2022-02-15
豫章绣遇上“冰墩墩” 三百年非遗技艺展新貌
中国新闻网 2022-0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