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会带来很多疾病,比如眼部的晶状体衰老、弹性减弱,就可能形成老花眼。
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近视、远视、老花眼的视力特征:
近视,表现为近处看得清,远处看不清;
远视,表现为近处看不清,严重者远处也看不清;
老花眼,则表现为近处看不清,远处看得清。
因为老花眼是随着衰老而出现的疾病,一般来说,视力正常的人,会在45岁左右开始逐渐出现老花眼,度数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直到60岁左右达到基本稳定。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得了近视的人不会得老花眼,但其实是错误的。
近视、远视的人会更早出现老花眼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晶状体会逐渐变厚,眼球也会变长,聚焦能力、视物的灵活调节能力等各方面功能都会有一定的减弱,反而容易比正视眼更早出现老花眼。
远视的人,可能自身眼球会比较小,如果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渐退化,也会比正视眼的人更容易出现老花眼,有的人甚至30岁就可能出现。
另外,图像进入眼睛后,还需传输至大脑进一步处理,如果输送的神经异常或者大脑功能减退,也可能容易出现视物不良,导致老花眼。
视疲劳是主要症状
由于老花眼看近处困难,通常看书、看手机等都需要佩戴老花镜,看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疲劳。
轻度视疲劳可出现眼睛累、酸胀、流泪、头痛等表现,再严重一点就可能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表现。
尤其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基础疾病的人,这些症状可能尤为严重。
老花眼出现后如果不及时处理,晶状体弹性逐渐减少,直到弹性完全消失,晶状体彻底失去调节功能,就可能导致晶状体失功综合征。
这时近处、远处可能就都看不清了,带上老花镜也不能解决。
另外,如果晶状体不仅是形态发生变化,质量也发生变化,也就是出现混浊,还会发展为白内障,除了看不清楚,看东西时还可能会出现重影。
除此之外,老花眼还可能影响认知,加速老年痴呆的出现,如果继发青光眼,还可能造成失明。
因此,出现老花眼,还是建议及早干预为好。
那么,干预的方法有哪些呢?
矫正老花眼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式,还需要注意日常防控。
非手术方式
看近处的事物时,可以临时使用放大镜,也可以根据个人身高、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去配老花镜,一般越偏远距离用的度数越低,越偏近距离用的老花镜度数越高。
老花镜主要有单焦、双光、渐变多焦这三种类型。
单焦老花镜通常是看近处的时候佩戴,看远处时摘下,如果同时还有近视或者远视,就需要在老花镜上加上度数。
双光老花镜的上半部分镜片是看远处的,下半部分镜片看近处。
选择双光老花镜一定要根据生活、工作习惯,到医院去试戴,看大脑能否适应、掌握平衡。掌握不好,就可能导致戴上老花镜走路时,会有一脚高、一脚低不平衡的感觉,容易导致摔跤。
渐变多焦老花镜,可以满足一副眼镜看不同距离的需求。
但问题在于视物范围会缩小,并且需要眼睛去找到镜片上对应的焦点,比如从看远处转换到看近处,部分人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焦点,因此渐变多焦老花镜并不适合所有人。
手术方式
如果不想戴、不方便戴眼镜,或戴眼镜后视疲劳症状重、视觉质量差,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可能就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人工晶体置换手术,也叫透明人工晶体置换手术,发展非常成熟,手术精准度高,很少出现意外。
手术步骤如下图:
日常防控
① 运动
运动是防控老花眼很好的方式,比较推荐的是高尔夫球等运动,球的轨迹清晰可见,有远有近,可以锻炼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速度都太快了,很难真正看清楚,眼睛也就来不及调节,因此也无法很好地起到预防作用。
② 锻炼脑视觉功能
比如进行flipper眼镜(反转拍),通过不停地翻转眼镜,锻炼眼睛和大脑虚实调整能力,可以延缓老花眼的发生。
③ 尽量保持营养均衡
不要偏食,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④ 健康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都要做一次眼健康体检。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