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记忆|贵州脑瘫厨师:走红后帮人答疑解惑 未来想“招聘”老板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31 11:02

李湲湲,33岁,贵州毕节“达达炒鸡”店厨师。

年度记忆:脑瘫厨师 身残志坚

人物简介

出生时因大脑缺氧患上脑瘫,行动不便。七八岁时,他开始对烹饪感兴趣。因为手脚不稳,他花了比常人多两至三倍的时间才练成一手厨艺。五年来,他做过外卖,也经营过实体店。今年4月,他在视频网站上传了自己炒辣子鸡的视频。短短20秒的视频播放量达到800多万次,超20万人点赞。原本在贵州毕节当地小有名气的“达达炒鸡”突然间受到全网关注。走红后,他常常在视频平台为残疾人答疑解惑。未来,他想为自己的炒鸡店“招聘”一位老板娘。

李湲湲炒辣子鸡的视频在视频网站上火了。短短20秒的视频播放量达到800多万次,有超20万人点赞。原本在贵州毕节当地小有名气的“达达炒鸡”突然间受到全网关注。

33年前,他因出生时大脑缺氧患上脑瘫,母亲林科树最大的期待是他长大后能自食其力,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因厨艺走红。

李湲湲的一手厨艺,始于朦胧兴趣,成于苦练坚持,因亲友关爱而备受鼓舞。他用颤抖的手握紧炒勺,“炒”出了他的美好生活,也把这麻辣鲜香的滋味传递给更多尚在迷茫的人。

走红之后:为残疾人答疑解惑

“喂!你是网上那个达达炒鸡吗?你电话多少?”

刚从菜市场出来,骑着三轮摩托车等在红绿灯路口时,李湲湲突然听到了旁边汽车司机的大声疾呼。眼看着红灯就要变成绿灯,他来不及多说,只得大声回应道:“我车后面有!”

李湲湲是一名厨师,在贵州毕节经营着一家炒鸡店,达达是他的小名。自今年4月以来,类似的场景常在他生活中出现。

在街上闲逛,陌生人会突然上前询问炒鸡店的地址、电话;天南地北的网友通过视频网站私信询问店里的炒鸡是否可以真空包装;在得知不能真空包装后,有的网友还会添加李湲湲微信,方便之后第一时间知晓真空包装信息。

让李湲湲走红的是母亲拍摄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他与寻常厨师仿佛没什么不同。站在家用燃气灶前,熟练地翻锅、颠勺,青红两色新鲜辣椒、金黄的鸡块和土豆翻滚腾空,锅底“呼呼”蹿起橙红色火苗。但他的双臂略显僵直,握着炒勺的左手与手臂呈九十度直角,拿着小勺的右手略微往上翘起,伴随着轻微抖动,才能用小勺把调料添加到炒勺,再放入炒锅。旁边的调料桌上,还撒落着少量盐巴、味精、白糖。

短短20秒的视频播放量达到800多万次,超20万人点赞。有网友鼓励他,努力生活赚钱的人都是健全的;有网友感慨,置身黑暗,照亮世界,努力就值得被尊重;还有网友开玩笑说,厨师手不抖,炒菜不爽口!

有团队希望帮他拍摄更专业的视频,吸引更多粉丝关注,他拒绝了;有朋友建议他在视频网站直播带货,卖一些家乡土特产,他考虑后也暂时搁置了。他说,目前太忙了,还是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炒菜上。

李湲湲的生活仿佛并未因此受到太多影响,甚至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店铺地址,他的生意也没有因此火爆起来。

唯一不同的是,他常常收到其他残疾人的私信。他们向他倾诉生活的烦恼、人生的迷茫,寻求支持和力量,他总是一一回复。以前,他也在网上看过不少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盲人编竹篓、无臂人用嘴写书法,但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我想告诉更多人,虽然我们身体有残疾,但只要努力,就可以过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李湲湲相信,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勇敢去做,不怕苦不怕累,一点一滴积累。他正是用20多年的时间抵达了一个普通人的厨师梦。

童年学艺:比调味更重要的是手稳

因为出生时大脑缺氧,李湲湲自幼就患上了脑瘫。

疾病带给他最直接的影响是手脚不稳,无法像健全人一样行动。为了防止频繁摔坏生活用品,他使用不锈钢制的饭碗、水杯。在5岁以前,几乎都是家里人喂他吃饭。年龄稍长,母亲林科树便开始让他学习拖地、洗碗,还曾买来哑铃等器材让他练习力量。

“让他拖地就像画大字一样。”林科树笑着回忆,李湲湲拖地时总是“这边一下、那边一下”,不能完整地拖完一块儿地方。林科树从不催他,总是让他慢慢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有时候,小朋友来找他玩儿,他却还没洗完碗,便把几盆水端在地上,让小朋友帮他一起洗,“那时候家里的碗都是磕磕碰碰有缺角的。”

林科树从没想过儿子会成为厨师,她最大的期待就是他长大后能自食其力。但李湲湲确实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厨艺的特殊兴趣。大概七八岁时,他常常站在灶台旁看母亲炒菜,母亲也会顺便告诉他一些炒菜的基本步骤。

李湲湲自幼还十分要强。和父母住在厂区大院,十多个同龄小朋友常常在院内追逐打闹,即使跑得比别人慢,他也一定要加入其中;看着小朋友们把儿童自行车两侧的安全辅助轮拆掉,他也闹着要拆,原本就不够稳当的身体不知因此多摔了多少跟斗;如果有人嘲笑他身体残疾,他绝不示弱,立即上前理论。

大概在9岁时,李湲湲告诉母亲:“我想学炒菜。”

林科树不敢让李湲湲直接进厨房,担心他一不留神就被烫伤。她备好炒锅、炒勺,让他放在餐桌上练习。当他拿着炒勺在锅里翻炒时,常常双手一抖,锅里的菜、桌上的调料就散落一地。

“与其说是学厨,不如说是练手。”对于李湲湲而言,学习炒菜这门技艺,调味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双手平稳。

尤其让林科树担心的是切菜。刚开始时,她总是把蔬菜肉类一一切好才肯放心,后来,李湲湲便自己上手。“看他下一次刀,我的心就揪一次。”每次出门上班前,林科树总是忍不住叮嘱他:“切菜慢一点,不要着急,能切多少算多少。”

“刚开始学厨时特别费劲,脑子里知道怎么做,但手上总是控制不好,越集中精力想去控制就越控制不了。”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李湲湲握住锅、勺时双手稍微稳当了一些。虽然仍不可以独立“上灶”,但至少可以在母亲的帮助下做麻辣洋芋片、酸汤饭、怪噜饭等简单的贵州家常饭菜了。

“御用”厨师:在亲友关爱下练就手艺

林科树最爱吃李湲湲做的怪噜饭。

在炒饭时加入青豆、玉米、豆芽、折耳根、酸菜、腊肉等食材,再加上各种调味品,麻辣酸咸的复杂滋味蕴含其中,所以称之为“怪噜”。

最初是因为林科树上班忙,偶尔来不及做饭,便让李湲湲自己做饭吃的同时给她留一份。退休后,她不时想起来,仍叫李湲湲做一份怪噜饭。

李湲湲的手艺,是家里人最爱的味道。姐姐家的小侄子吃豆花最喜欢配他做的肉末辣椒水;表弟在家时,小姨特意请他去做红烧牛肉;小姨夫隔几天就要到家里来吃尖椒牛肉。

让他格外骄傲的是,家里人每次吃完尖椒牛肉,还要用菜汤拌饭。“他们把汤汁弄得干干净净,一点一滴都舍不得浪费,我心里特别高兴、特别满足。看着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好吃,那种感觉特别好。”

李湲湲也是朋友们的“御用”厨师。自从学会炒菜,他便不时邀请朋友们到家里做客。长大后,大家也常常备好菜,就等着他去“掌勺”。

燕堃是李湲湲的发小。他记得上初中时,大家一起到另一个朋友家里煮火锅,李湲湲拦着不让他洗菜,“嫌”他洗得不干净。“那时他好像就对吃的很讲究,所以后来可能才会选择这份职业。”

朋友们没结婚时,他们几乎每周都要聚会几次。早期手头不宽裕,大部分时候都在家里自己做饭。燕堃最喜欢吃李湲湲做的辣子鸡。辣子鸡是贵州当地特色,不同炒法所用辣椒不同,味道也不相同,李湲湲的特色做法是用小米椒和青辣椒混炒。“那段时间他经常做给我们吃,我们都称赞他,也给他提意见,比如辣味少一点,盐味还不够。”

有朋友曾经跟李湲湲开玩笑:“你的厨艺就是我们吃出来的!”

李湲湲笑问:“你是不是又想来蹭饭了?”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友情培养了我乐观的性格,这种性格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李湲湲在做菜中找到了自我价值,而练习厨艺也成为他对抗疾病的方式。

开一家炒鸡店:“炒”出美好生活

2016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李湲湲开了家炒鸡店,店名“达达”是他的小名。开店第一天,朋友们都张罗着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推广信息。李湲湲的微信好友原本不足100人,在朋友们的宣传下,他的微信好友当天就增加了500多人。

起初,李湲湲主要在家做外卖。2个月后,他的第一家实体店开业,40平方米的小店,楼下炒菜,楼上两桌供客人堂食。2018年中旬,他租了更大的店面,大约90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30多人同时在店内用餐。

2019年,李湲湲不小心摔伤,休息了三个月,店铺也转让出去,身体恢复后便转回最初的外卖经营模式。考虑到自己做菜较慢、外卖平台提点较高,李湲湲选择了最直接的售卖方式:微信接单、自己配送。

店里除了以麻辣酱香取胜的炒排骨、炒牛肉、炒鸡,还有清淡口味的蒸鸡。菜品一般分大、中、小三种分量,适合2至7人用餐。李湲湲每天大约可以接到5至10个订单,通常到晚7点时,当天准备的食材就会订完。忙碌一天下来,大概可以赚200至300元。

一客传一客,“达达炒鸡”逐渐在毕节小有名气,李湲湲的微信好友也不断增多,如今已有将近5000人。因为大多都是回头客,他准备的菜单几乎用不上。客人直接点单,做好后,他会问一句:还是送到老地址吗?

厨艺、生意,“达达炒鸡”都有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一位老板娘。李湲湲笑着说,贵州不少小餐馆都是夫妻店,一人在后厨炒菜,一人在前台招呼客人、收钱管账。他曾在朋友圈发布过“招聘广告”,想找一位老板娘,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在记者建议下“征婚”。

近几年,朋友们陆续结婚生子,李湲湲也开始期待自己的缘分。他坦言,在面对爱情时自己有些害羞,遇到喜欢的女孩容易不知所措,他想让自己变得更主动些。如今,在视频网站的走红让他多了一分期待:如果有个女孩刚好喜欢拍视频,我们一人炒菜,一人拍摄,是不是正好可以配合呢?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见习记者 陈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涛
编辑/倪家宁
校对/李克明

相关阅读
雅集|大厨少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从青椒肉丝到油焖大虾 机器人“厨师”半年卖出上千台
武汉晚报 2023-08-22
刘宇宁:天赐“蒋俊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五一”北京铁路行车公寓餐厅不打烊 明星厨师长“围着锅台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1
武汉高校一堂劳动课上两周 用农家大锅炒菜是必修课
武汉晚报 2023-03-09
管控了嘴馋咋办?中石大学子扎堆“叔大厨”直播间点菜——“好,安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8
12岁男孩酷爱炒菜动作老练走红 母亲:照顾弟弟饮食起居主动做家务 比一般孩子懂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3
生活|功夫鸡:一鸡九吃
凤凰网读书 2022-05-27
最新评论
178****0807
0
身残志坚
01-09 12:29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