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分享《妙墨中国心》幕后故事:不能给硬核知识设置高门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3 16:00

该如何欣赏一副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是如何被创作的?我国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随着答案一一揭晓,全国首档书法美育节目《妙墨中国心》即将迎来收官。

近日,总制片人张晓晖和总导演周路莎接受采访,分享了把书法节目做出“大众亲近感”的幕后故事。

微信图片_20211223153007.jpg

《妙墨中国心》节目突出了书法美育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书法美育?节目总制片人张晓晖解释是,“书法美育就是告诉大家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一定的标准去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比如在“行书篇”中,节目赏析《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不同写法,还让现场观众一起动笔,把大家写的“之”字都投到大屏上,由老师逐一点评讲解。“这样一个互动的设计,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代入感。我们通过21个‘之’字,做一次很基础的入门讲解,告诉大家书法的美不在于一模一样,而是千姿百态。”

微信图片_20211223152951.jpg

张晓晖认为,与其单纯讲述书法演变、书写技巧等较为垂直的话题,“书法美育”更能拉进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希望让大家觉得节目的门槛不是很高,可以接受,听着也有兴趣,那么下次我们继续聊,就可以再带入硬核的知识点”。

为了把书法节目做的可亲可近,节目组想了很多办法。总导演周路莎介绍,节目组前期做了很多调研,希望找到大众对书法的“痛点”,“我们发现,大家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 ‘提笔忘字’,‘打喷嚏’的‘嚏’字甚至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写出来。那我们扪心自问,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写好中国字呢?我想这个切入口对大众来说是非常亲切的。”

微信图片_20211223153012.jpg

具体到节目的形式上,主创团队通过讲故事拉近了观众和书法的距离,从“行书篇”王羲之的故事,到“篆书篇”李阳冰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观众比较了解,有的可能半生半熟,那么大家看完以后的获得感会很强。”

在介绍颜真卿《祭侄文稿》时,节目没有平铺直叙地给出作品的优点,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名帖却是观众喜好度投票最低的作品?针对这个悬念,专家进行解读,再由艺人嘉宾来进行情景演绎,大众才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名贴背后感人的故事。通过这种先抑后扬的电视化的方式,把大众比较自然地带入鉴赏的逻辑,而不会让他们觉得书法离自己很远。”周路莎说。

微信图片_20211223152947.jpg

在书写的内容方面,主创也选择了更多与大众关系密切的元素,比如家书,比如百家姓,“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非常了解的,真正提笔写的时候,那份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节目里老师们说,情到之处皆为书法,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样的‘以笔书心’的理念通过内容创作带给大众”。

微信图片_20211223153003.jpg

与此同时,《妙墨中国心》也用丰富多元的节目环节设计来吸引观众眼球、摇滚、舞蹈、影视戏剧被带入到了节目中。节目还设计了“守墨人”“解墨人”“寻墨人”等身份,邀请到专家、明星、书法爱好者等不同身份群体,带来了猛烈的思维碰撞。周路莎特别提到了节目的特殊小设计,“我们每一期的最后其实都会有一个‘妙墨小课堂’,就是通过一个最简单的语言和实际教学,告诉大众怎么去写好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字,希望大家看完这个节目有提笔的冲动。”

微信图片_20211223152941.jpg

此外,除了演播厅之外,节目组还在西子湖畔搭建了第二现场“妙墨赏习屋”,让观众们实地亲近书法艺术、感受打卡和赏析的乐趣。 “我们的节目一定是针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为他们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想听到更多的不一样的声音,想了解他们对书法文化的看法。”周路莎说。

微信图片_20211223153020.jpg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墨鉴文心——第五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当中外经典名曲遇上“舞墨兰亭”
文汇报 2024-11-09
《金石中国心》和黄轩一起感受金石万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2
相声、戏曲、书法互动分享,通州区举办过小年迎大年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文学|品诗、赏画、抚琴、游园……这个盛夏,在经典艺术天地中酣畅漫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提升知识性与趣味性 第十一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再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7
因救人登上社会新闻,“快女”苏妙玲:三十而已 红与不红之间最舒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1
《匠心闪耀》今晚开播,李莎旻子献唱《送你一朵小红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