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伊朗: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变革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12-21 07:00

伊朗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近代却默默无闻。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才引起世界的关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在中东乃至世界创建了独一无二的政教合一的政体模式。

伊朗的历史既伟大又苦难。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不幸被美国贴上了“邪恶轴心”的标签,被西方媒体深度妖魔化。国际上对伊朗有颇多误解。中国公众对伊朗的认知也并不清晰,多数感觉伊朗很“神秘”。因此,本书对不太了解伊朗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其实,伊朗既不“邪恶”,也不“神秘”。战略地位重要,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

伊朗北邻中亚和高加索,南濒波斯湾和印度洋,东接南亚次大陆,西连阿拉伯世界,是欧亚大陆几大地缘政治板块的交合点。伊朗控制着海湾北岸狭长的海岸线及其咽喉霍尔木兹海峡,这是中亚通往印度洋唯一的通道。伊朗是里海和波斯湾两大世界级油田之间的桥梁,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国。伊朗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7位,相当于4个伊拉克。截至2019年12月,伊朗人口8165万,劳动力充足且受教育程度高。

正如本书所述,早在2500年前波斯人就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国,西起希腊、马其顿和色雷斯,南至利比亚和埃及,北至高加索,东至旁遮普。至今伊拉克、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都属于波斯文化圈。在中东地区,只有波斯语和希伯来语是2500年来延续至今的语言。伊朗是世界上少有的国土、版图和文化2500年连续不断的国家。

伊朗的国土面积虽然只有中国的六分之一,但是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酷似中国。首都德黑兰四季分明,北部的阿尔博兹山脉终年积雪,夏日炎炎时总能看到山上的积雪,德黑兰1300万居民用的都是融化的雪水,水质在世界大城市中名列前茅。从德黑兰翻越阿尔博兹山仅100千米就能到达里海,沿岸一派中国江南的景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水稻田和茶园延绵不断,是伊朗的鱼米之乡。西方人餐桌上的奢侈品黑鱼子酱就产在这里。伊朗中部的沙漠和盐碱地周边盛产开心果,品味上乘。鱼子酱、开心果和波斯地毯是伊朗的三件宝。伊朗南部波斯湾沿岸气候类似中国广东和海南,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如春,是欧洲人冬季的传统度假胜地。

不同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年龄层次,甚至是相互敌对的伊朗人,都有强烈的波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伊朗人不管属于哪一个党派,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波斯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十分相似: 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伟大灿烂的文化,都是曾经的强国;在西方工业化后,两个民族都衰弱了,并遭受列强的欺凌。如同“中国梦”一样,伊朗人也有一个“波斯梦”。

伊朗在近代一度沦为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争夺势力范围的角逐舞台。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的伊朗曾被英、俄占领。伊朗发现石油后,石油资源遭西方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伊朗又成为美国的冷战工具,美国通过巴列维政权主宰伊朗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伊朗人对自己祖国近200年的历史都深感屈辱。

1978年成千上万愤怒的群众抗议巴列维国王的原因之一就是国王过于亲美,不仅与美国结盟,而且将伊朗这个国家的命运拱手交给了华盛顿,这深深刺痛了伊朗人的民族自尊。1979年1月16日,国王在伊朗民众一片抗议声中离开伊朗时,德黑兰万人空巷,百万人上街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大白天打开大灯鸣笛,以示庆祝。1979年的革命在伊朗国内外纵然遭一些人诟病,但伊朗终于摆脱了美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这是多数伊朗人的共识。

对美国的态度,伊朗和中国不尽相同,1979年中美建交之时正是伊朗与美国断交前夕。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中伊并非步调一致。但是,在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方面,中伊因有相似的遭遇而有共同语言。这是中伊友好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伊朗的东方色彩十分强烈。伊朗人十分看重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传承。在伊朗,不分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背诵波斯大诗人哈菲兹、萨迪、哈亚姆和鲁米的诗,不少人还会整段背诵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纪》。伊朗历经战争和自然灾害,对文物的保护却是世界一流的。伊朗人重视家庭亲情和教育,相信多子多福。家族关系是伊朗人的主要社会关系。

伊朗位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点,加上巴列维父子两代人统治期间的全盘西化,伊朗人崇拜西方的技术与文化。在伊朗,搞工业的人言必称西门子,石油部门的人言必称壳牌和道达尔,开车的人言必称宝马、雷诺和标致。尽管与美国断交41年,但伊朗城市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子女在美国或欧洲留学。

国内介绍伊朗的出版物已有一些,但并不算丰富。本书独特之处在于以问答形式,串起了伊朗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对伊朗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十分关键的问题,帮助读者在一本书的容量里,用不多的时间,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伊朗当前困境的根源。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 华黎明

2021年10月1日于北京

选自《伊朗: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变革》[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著;赵乙深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看世界|走进伊朗萨德阿巴德宫
新华社 2023-09-01
伊朗最高领袖:伊朗欢迎与埃及恢复关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31
伊朗一军官被暗杀 民众谴责美国无视人权的恐怖暴行
央视新闻 2022-05-25
伊朗举行大规模反美集会 纪念占领美使馆42周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1-04
上合组织吸收伊朗,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北京青年报 2021-09-25
“史诗伊朗”大型展览:300余件展品共同呈现伊朗璀璨的历史文化
文汇报 2021-08-22
伊朗外长:可与美国合作维护波斯湾安全
界面新闻 2021-01-24
全球战疫:疫情下的伊朗新年:迎春来 盼疫去
中新网 2020-03-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