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中国意向的武侠精神和江湖气魄 《雪中悍刀行》如何打造反套路新武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0 16:39

张若昀主演的新武侠力作《雪中悍刀行》已于12月15日在CCTV8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讲述了世家子弟徐凤年一人、一刀、一腔热血在江湖中磨砺成长,最终扛起北椋战旗,护佑众生、守卫和平,成为北椋王的侠义故事。该剧不仅引得众多原著粉丝和“武侠迷”热议,也在行业内引起了高度关注。日前,《雪中悍刀行》在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制片方代表及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内容主旨、类型特点、行业价值、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热烈讨论。

打造反套路“逆向”成长的新武侠形象

在传统武侠类型式微之际重写武侠,《雪中悍刀行》带着一股侠义之风回归荧屏,力求还原国人心中熟悉的那个江湖。作为深受武侠精神激励成长的一代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乘虎充分肯定了该剧的回归意义。“这是我在近年来看到的武侠作品中间,向经典致敬最全面的一部作品。在它的身上能看到古龙的影子,还有金庸的风骨,以及梁羽生等一系列原生武侠的故事元素。这种回归和致敬,让我们70后看起来颇为亲切。”

但是,《雪中悍刀行》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在当代的语境中重新书写了一个异于传统的武侠形象。例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就指出,这部电视剧对于主角徐凤年的塑造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成长书写方式,“以往的成长叙事都是年轻稚嫩的儿子在神圣的父辈帮助引领下成长、成人,但是在这部剧里,这种成长书写走向了一种新的格局,那就是“逆向性”的成长书写。第一,主人公徐凤年的成长历程不再是人格涵养逐步提升的渐进过程,而是让其似乎天生之才得以稳步实现的展开。第二,过去的成长特征是渐进,其背后是社会进化理念的支撑,而该剧的成长特征是实现,是主人公开始就藏拙,然后在复杂的庙堂与江湖纷争里,实现自己的家国壮志。第三,过去主人公需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成长,而该剧则将这条线化为了暗线——徐凤年从小接受无双国士的谆谆教导,又经三年游历看到民间疾苦,这也是他后续维护世间正义公道的动因。第四,过去的主人公总是乐于接受父辈引导而成长,而现在的主人公有自己的阅历和想法,显得有些“叛逆”,总要对抗父亲,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愧本心。

主人公遵从本心、反套路化的成长历程构成了故事最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彰显了新一代创作者对于武侠的一种全新的理解。《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认为,“这里的行走江湖不再是过去那种对于生存之道的恪守和阐释,而更多的是对于处事之理、本心之真的还原,它追求对于自我生存之路的肯定与确认,这种个体选择的主动性或者由自我的意志带来的行动后果,成为这部作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体现出了年轻一代创作者对于武侠和江湖全新的认知。”

江湖庙堂双线结合,融入家国情怀、时代精神的新武侠叙事

既向经典武侠致敬,又反套路、逆人设,这正是《雪中悍刀行》呈现出的一种“新武侠”特色。当然,这种“新武侠”之“新”不仅体现在主人公不一样的成长方式上,更体现在该剧对于庙堂和江湖、个人与家国社会的关系处理之上。杨乘虎将这部剧中关于庙堂和江湖的叙事概括为“云泥相容”。“过去我们经常说云泥有别,所以侠客出身要么背负血海深仇,要么就是出身名门,这种人设的固化显得侠义在天而不在地。但是《雪中悍刀行》中主要人物徐凤年,在江湖中间是一个异类,在庙堂之中也是个异类,他的成长路径把江湖之高、庙堂之远都做了很好的表达,实现了从泥走向云的武力进阶和造福社会的可能性,这种云泥的相容对于当下的观众是有调动力的。”

《雪中悍刀行》的这种创新叙事,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杨慧看来,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新武侠类型化的趋势和旗帜。“其一,传统武侠很多时候虽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可能没有遵循秩序和规则。但该剧当中,以徐氏父子为典型,他们成为了当下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为天下和平承担责任。其二,传统的武侠中江湖和庙堂的关系是比较难处理的,可能会有对峙。但是在这部剧里江湖和庙堂浑然一体,江湖参与到了整个社会制度和社会建构当中,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江湖是江湖,庙堂是庙堂。其三,传统武侠当中有大量的对师门,对门派,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描述,但这部剧强调了家庭叙事,这一点与现代社会对家国情怀、家国关系的认知是比较符合的。”

江湖与庙堂的结合、武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相容,也给这部剧带来了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辑、研究员胡祥指出,“主角徐凤年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突出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创作手法。他从追求自己个人的自由享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这个价值观转换的意义非常重要。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增进人民的精神力量,《雪中悍刀行》中从个人到国家社稷层面的价值转移,体现了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提升的手段和路径,和当下的时代精神实现了连接。”

书写中国意向的武侠精神和江湖气魄

在网络文学改编剧陷入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程式化,越来越难出圈的当下,《雪中悍刀行》充分体现了题材自觉和文化自觉。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认为,“这部剧瞄准了网生代已经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的市场环境,研究如何使二次元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既回应了粉丝群体的高度期待,又进一步从正能量上培养他们和剧集的黏合度。”

王一川在研讨会中指出该剧在描写主人公时有意识地传承了中国古典心学传统,杨乘虎也认为,主人公的成长不仅体现出古典心学传统,还有儒释道传统合流的特点。“主人公父亲徐骁所代表的庙堂大业来源于儒家的情怀和处境,但是在徐凤年身上却有释和道这两个方向的特征。儒释道不同文化主张和价值在故事当中相互碰撞、融合,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鲜明的特点,在这部剧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体现。这正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古今相通。”

专家也对剧集出色的审美表达进行了充分肯定。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认为,“这部剧在美学风格方面,十分具有古典意境和意韵。虽然是一个架空历史的故事,但是从精神气质上面来看,体现了非常潇洒、飘逸的魏晋风度。剧里也利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例如人名、武功修为的几个层次,还有江湖的一些门派等等,让观众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东方之美、意境之美和武侠之美,已经具备了走向国外的可能性。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典林也指出,如《雪中悍刀行》这样的精品创作能够也应该向海外市场输出。“从市场效益角度来讲是一个增量,从社会公共角度来讲,也是对国家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份助力。”

男频IP在创造性改编中沉淀同类题材方法论

在目前的IP改编剧市场中,面向男性受众的成功作品屈指可数。而作为男频IP改编剧的代表,《雪中悍刀行》的创作模式给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样本。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认为,一直以来IP改编剧的市场似乎都没有找到一种满足男性观剧快感的创作逻辑。很多男频作品推向市场之后既没有男性买单,更得不到女性青睐。“但是《雪中悍刀行》跟《庆余年》一样找到了一种处理男频IP比较自洽的思路和方法,至少在类型意义层面上形成自己的拓展,让作品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独特风貌。”

作为《庆余年》和《雪中悍刀行》两部男频IP剧的制作方,新丽传媒在该类型作品的创作和探索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在男性题材不被看好的市场中,新丽历时五年时间,克服重重压力打造出《雪中悍刀行》这样的作品,既有传统武侠的风范,又加入了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玄幻元素、智谋斗争,有力地影响了该类型作品的整体创作环境,在行业中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于该剧在类型意义上的创新,何天平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是改编的底气。忠于原著不是唯一的指标,影视化一定有它自己的语法和转码的规则,所谓“建设性改编”是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做更多能动性的发挥。第二是传达的锐度。主人公徐凤年的人物形象设计非常好,鲜明的人物轨迹能够让观众去捕捉和共情,同时这个角色也带着充分的现代性想象。第三是模式的启示。《雪中悍刀行》不只是有文本层面的价值,背后还有一种产业向、模式向的经验。在整个市场对男频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接纳度时,新丽能够把男频题材做出一种特色,得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再依托背后阅文的大量IP加持,形成生态化的开发,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探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少年白马醉春风》破题当代新武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5
《庆余年第二季》收官 提振男频IP影视化改编市场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艺镜|金庸百年:重建 “侠”想,重构表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从武侠剧到武侠+:江湖梦在,侠义不老
曾于里 2023-10-16
《云襄传》实现武侠类型创新 梁振华:“爽”后见人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1
《云襄传》江湖故事里演绎侠义成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20
“垫底辣孩”疑似抄袭《雪中悍刀行》造型 遭摄影师指责
网易娱乐 2022-09-19
《飞狐外传》定档8月31日 秦俊杰、梁洁首演金庸武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