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天眼如今面临的挑战居然是……
上海科普订阅号 2021-12-05 18:00

“‘中国天眼’现在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它的数据量巨大。”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表示,正常的运行经费保障,只能满足“中国天眼”基本的数据存储、归档和计算,而更有效的传输和数据挖掘,目前很大程度上依靠各个科研团组投入资源。李菂说,建设更有效的共享平台,对“中国天眼”数据进行深度再挖掘,相信一定能够系统产生更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据悉,“中国天眼”已探测到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其重大成果同时入选2020年《自然》及《科学》杂志分别评选的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借助“中国天眼”观测,中国科研团队已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随着探测的深入开展,“中国天眼”通过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联合巡天项目,已经发现至少6例新快速射电暴源,包括一例非常活跃的新的重复快速射电暴。特别是第一例银河系内快速射电暴由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发现后,“中国天眼”开展了重要的跟进研究,并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对其伴随高能爆发的射电流量的严格限制,这一发现使得磁星成为最有前景的快速射电暴起源天体。

图源新华网

除了快速射电暴的发现,“中国天眼”已经发展了完备的中性氢处理成像软件,完成了偏振测量的校准,这使得“中国天眼”对星际磁场的观测质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并开始在超新星遗迹等射电天文基础前沿系统产出成果。

不过,伴随观测而来的,是海量的科学数据。目前,“中国天眼”每年产生约20PB的科学数据。未来,如果“FAST阵列”建成,我国将再造5个“中国天眼”,其科学数据量更为惊人。

“我们将充分发挥国之重器‘中国天眼’的独特数据资源以及贵阳贵安特大数据中心集群的双重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FAST科学计算中心,建设FAST先导阵和数据国家开放云平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数字经济指挥部副指挥长吴宏春透露,贵州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FAST天文数据产业创新基地。届时,贵阳贵安可以全面承接“中国天眼”科研数据的存储需求,广泛汇聚北京、南京、兰州等地的天文数据,构建跨地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算力资源调度体系,并在天文数据清洗加工、模型算法、分析处理、产业协同等前沿交叉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及交流合作。

本文源自科技日报

来源:上海科普订阅号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有助于揭示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中国天眼新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3
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加盟清华大学
光明微教育 2024-07-15
有助揭开宇宙能量来源之谜 我国科学家提出研究快速射电暴新方法
央视新闻 2024-04-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透过“天眼”望向宇宙更深处
科技日报 2023-06-12
中国天眼FAST精细刻画射频宇宙偏振特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26
中国天眼FAST精细刻画射频宇宙偏振特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26
科学|60天内捕获1652次神秘爆发 首席科学家揭开天眼的奥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8
和中国天眼一起“追星”
中国青年报 2022-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