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线正在从传统零售向数字化转型,线上化发展已成趋势。银行APP成为揽客的重要渠道和服务窗口,一款APP就相当于银行的柜台。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迎来手机银行迭代升级的热潮,部分银行的APP月活跃用户规模(简称“月活量”或“MAU”)甚至过亿。业内人士指出,在月活量过亿的情况下,银行APP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和功能,比的更多的是服务、体验和生态,这是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四大国有行
APP月活量均超5000万
近期,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相继升级手机银行APP版本,创新打造多个应用场景。多家银行在迭代更新手机银行APP版本时,都将月活量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
根据易观千帆发布的数据,零壹智库对41家A股上市银行APP统计后发现,六大国有行的APP矩阵规模最大。截至2021年9月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旗下的APP数量分别为18款、12款和11款,在41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前三。这41家上市银行都开发了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其中,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的月活量在6月份突破1亿大关。
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通过高频迭代更新与场景服务多元化的手段,助推手机银行月活量从2021年1月份的4.14亿增至9月份的4.8亿。其中,3月份、5月份、6月份、9月份均取得不俗增长。
从2021年9月份的上市银行APP月活量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行均超5000万。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口袋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的月活量均超1200万。
银行在线上揽客量达到一定程度后,APP用户的活跃度逐渐成为银行发展线上业务关注的重点。部分银行APP的用户数量可能达到数亿规模,但月活量却不足千万,对银行线上业务贡献有限。与之相比,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APP用户的活跃度相对更高。
“加大宣传和优惠力度、完善金融服务等,是商业银行提升手机银行月活量的常规操作。”易观高级分析师胡精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创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手机银行月活量提升的根本,只有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更全面、更贴近的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运营生态和服务内容,方能在手机银行存量用户争夺战中占据制高点。
“移动端用户量到达瓶颈后,新增用户更加困难,对存量用户的挖掘将是银行关注的重点。”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可以从生态圈角度寻求更多的外部场景合作,也可针对重点客群发力,针对同一类客群研发一些具体的新产品,或尝试一些新合作。
银行APP
带动零售业务转型
在零售业务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的背景下,APP作为银行线下渠道向线上延伸的运营平台和载体,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利器。部分银行不断加快APP更新迭代速度,丰富APP的功能和产品品类。到目前为止,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已不仅仅局限在存款、贷款、理财、结算、转账等金融服务,还涉及多种便利生活的非金融服务场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以信用卡业务为例,招商银行信用卡类APP的流量优势明显。易观千帆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招商银行旗下的掌上银行APP月活量为4441万,在信用卡类APP里流量排名居首。在升级数字化服务方面,招商银行零售金融条线通过M+会员体系打通了不同客群、产品、业务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线上经营的场景融合和资源共享。
在投资理财类银行APP中,工商银行占据流量优势。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融e联APP月活量为2189.6万,在投资理财类APP中流量排名居首。工银融e联平台持续丰富服务场景,面向G端、B端客户打造特色企业号,面向C端用户上线理财类直播功能,对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月活量贡献明显。
数字化转型
手机银行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来,银行在手机银行领域纷纷加大投入,除了对APP功能进行升级之外,还不断与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截至目前,银行APP已涉足电商、生活服务、企业级应用、医疗、社交、商务办公等诸多场景。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电商场景是银行APP涉及场景中流量最高的,其中,工商银行融e购APP的月活量已超过200万。
在科技赋能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手机银行已成为展示金融科技成果,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落地平台,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苏筱芮表示,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仍是科技赋能。银行需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去挖掘更多用户的增长潜力,发现不同用户的偏好,不断优化线上服务的体验。
文/证券日报记者 彭妍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