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评估再补贴,北京将对“失能老人”评估结果再次甄别筛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1-15 14:16

最近,长期卧床的刘大爷又多了笔收入。刘大爷是一位失能老人,吃饭如厕都需要人照顾,经过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后,老人被评为“重度失能”。每个月,北京市民政局都会对经综合评估为重度失能的老人提供600元的失能护理补贴。

自从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在全市范围正式开展以来,目前已有近19万名老人接受评估,其中14万人被评为“重度失能”。

那么,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是如何进行的?评估结果又是如何保证其公正性的呢?

现场

评估涉及三个维度   “零交流”也能进行

“重度失能。”看着床上插着胃管的老人,负责上门评估的杨岩已经心中有数。这位评估对象今年已89岁,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十年之久。一见到卧床的老人,她便对老人的状况有了初步判断。

杨岩是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的一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随着评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场景。

“老人能和人交流吗?”“能自主进食吗?”“大小便怎么样?”面对杨岩提出的问题,老人的子女摇摇头,一脸无奈。床上的老人已经无法说话,睡得很沉。

“这个政策我们知道得太晚了,老爷子已经不认人了。”老人的子女说,老人十年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此后一直靠药物控制。大约两年前,老人的身体机能出现严重退化,后来连坐都坐不稳了,便一直卧床。老人的儿子周先生说,老人身边需要24小时有人照顾。自从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他干脆辞了工作,搬过来和老人一起住。

由于老人已经无法和人交流,评估只能通过询问家属来进行。通过子女的描述,杨岩对老人的身体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司机,身体不错。退休十几年后,老人开始出现爱忘事儿的症状,家人也没太当回事儿。有一回,从西四到人民医院,老人竟然从北太平庄绕了一圈才回来,家人才开始留意。“还有一回街坊来借扳子,还回来之后,老爷子还一直去问人家要,我们就带着老人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老人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前几年,老人走丢了,家里人找了一夜,最后在北二环边上找到了摔得鼻青脸肿的老人。“是好心人发现的。幸亏老爷子还记得家里的座机号。”从此,老人身边便离不开人了。

根据老人的状况和家属的描述,杨岩得出了初步结论。“老爷子应该是重度失能。”杨岩表示,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主要是从自理和活动能力、认知能力与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从她评估的案例来看,许多重度失能的老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或者认知障碍,已经无法和人交流,“即使这样零交流也不会影响评估”。

程序

先打电话预评估   判定“重度失能”需要多项考量

因为根据相关规定,经综合评估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每月才可以领到600元的失能护理补贴。所以能否被评为“重度失能”,是许多老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

而这并不是评估师动动手指就能决定的。在评估的过程中,杨岩一边询问家属各种问题,一边在平板电脑上操作。她告诉记者,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结果,是由一系列量表来确定的。

例如,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理、活动能力和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回忆力、语言能力以及意识状态、视觉、听觉等进行评估,可以得出身体失能的评估结果。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理、工具性生活自理、活动能力和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情绪与行为以及意识状态、视觉、听觉等进行评估,可以得出认知失智的评估结果。也就是说,评定是否为“重度失能”,是根据老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综合评定的,并不是根据单一标准来判定。

“相应地,被评为轻度或中度失能的老人,往往都是可以自主进食、行走或是有一定思考能力的。”

从今年6月份开始从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杨岩已经评估了300余名老人。这些老人当中,95%以上都是“重度失能”,被评为轻度或中度失能的老人有时一个月都碰不到几个。

这是什么原因呢?杨岩解释,在上门评估之前,工作人员会先给老人家中打电话进行“预评估”,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如果老人明显不属于重度失能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建议家属取消预约。“上门评估是收费的,无论结果是不是重度失能。”杨岩介绍,根据相关规定,能力综合评估为轻度、中度失能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失能护理补贴。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解释清楚之后,多数家属也就不再坚持了。

另一方面,接受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老年人普遍年纪偏大,身体状况较差。这也是评估结果多为“重度失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到5%与初评有出入   复查机制保证公正性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在全市范围推行后,评估结果成为申请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居家养老助残服务项目的依据。按规定,能力综合评估为轻度、中度失能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失能护理补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属反而“希望”自家老人被评为“重度失能”。

多位评估师告诉记者,许多家属是通过“人传人”了解到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这种“人传人”的方式,一方面虽然有利于重度失能老年人享受到相应的补贴,另一方面却也增长了个别家属的“攀比”心理。“一旦出现了攀比,大家就会想着钻空子,正规的评估就很难做下去了。”一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表示。

据了解,根据《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指引》,民政部门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对评估结论开展抽查。这就意味着,评估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上个月,通州区委托京师老年身心健康评估服务中心对700多位老人的评估结果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与初评有出入。资深评估师董大伟介绍,复查和初评虽然使用的都是同一套量表,但复查往往要比初评辛苦得多。

“初评时几乎都很和谐,但复查时却不太受欢迎。”董大伟说,有的家属不配合,连电话都不接。有的打通了电话,没说几句就被挂断。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和同事在上门评估时除了录像,还会拍一张家属和老人的合影。“虽然复查的工作很辛苦,但总得有人去做。”他表示,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复查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在申领失能补贴时没有空子可钻。

评估结果应公示  违法所得应追回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已有近19万名老人接受评估,其中14万人被评为“重度失能”。下一步,全市将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专项检查,对评估结果进行再次甄别和筛查,对于不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作出相应的甄别。

根据相关规定,对查实发生营私舞弊行为或出现虚报、冒领、误领、截留、挪用、骗取、滥发补贴资金的,民政部门应立即开展调查,收集证据,约谈当事人,责令退回误领或冒领的补贴。金额较大,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并追回“违法所得”的全部补贴资金。

可以说,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结果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让这一政策更加公平,能够惠及到每一位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呢?

董大伟建议,首先要在政策的宣传普及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多印发宣传手册到社区和农村,让城乡居民都能了解这项政策。另一方面,街乡镇以及社区、村委会要主动作为,协助居民申请评估。

目前,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结果只是通知到家属,并没有公示。董大伟表示,在评估结果和发放补贴直接挂钩的情况下,应该加强监督的力度。他建议,可以通过对评为重度失能、领取到失能补贴的老年人进行公示的方式,接受公众监督。“这样一来,所有人就都变成了监督人,也就大大避免了弄虚作假。”

同时,建立评估师评分制度,开展满意度调查,让家属对评估师进行打分,从而衡量评估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完成度,保证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链接

如何申请能力综合评估?

老人家属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或者登录北京市民政局网站、“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来申请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此外,也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乡镇窗口提出申请。为了保证评估的公正客观,评估工作不得由养老服务机构承担,评估机构不能同时经营养老服务机构,不得使用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山东施措破解专业照护供需不匹配 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
中国新闻网 2024-09-15
北京:普惠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7
北京:绑定“云闪付” 老人失能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使用场景不再受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6
北京养老机构共收住老年人近4.5万名,“老老人”占九成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0
北京规范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发放 每半年评估抽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3
这些改变,为了你!各地创新模式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央视新闻 2023-05-22
北京丰台区试点失能老人家庭“喘息服务” 给照护家属放个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15
正式试点满两年、助力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 让长护险更好守护失能老人
经济日报 2022-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