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苑丨人大法学院院长王轶:民法私力救济难 诸多问题仍未达共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0 22:38

“以个人能力主张民事权利保护,挑战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做客“法治湃”沙龙时接受北青-北京头条采访,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民法私力救济等话题畅谈观点。

19726月生的王轶深耕民法学近30年,先后出版了《物权变动论》《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等学术专著,曾参与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专家建议稿起草工作,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聚焦一些重大法治前沿问题。比如侵犯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等。对于人脸识别的合法性边界等问题王轶表示,“在民法典上,应当说没有直接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去设置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则,但是我们知道民法典的1034条到1039条,这6个法律条文,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其实与这个问题的回应是有关系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1035条,首先就确立了对个人信息去进行处理的法律原则,那就是合法、正当、必要。” 王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与此有关的司法解释,就是202115号司法解释,它就是专门去回应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这个去进行信息处理与此有关的民事案件,如何去妥当进行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在司法解释中间,就比较具体和明确回应了从个人信息保护的侧面入手,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应当说司法解释还是得到了大家的高度的认可和肯定。

对于民法私力救济,王轶认为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将来还要迈入到智能文明阶段,它对单个的个体通过私力救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各项合法的权益,确实这个挑战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

“人大未来法治研究院的同事们,他们一方面在对实体性的规则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也从来都没有忽视如何通过妥当的程序设计,让每一个个体在信息文明时代、智能文明时代到来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追求实现人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个目标。” 王轶说。

实习生 那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放下执念 极越拼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乘用车销量大跌 江淮如何成为“第二个赛力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从“大吉利”的视角看翼真L380:完善产品拼图 凸显协同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北京车展|路特斯查普曼高级定制品牌中国首发 EMEYA繁花绽放限量版全球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手中有粮 转型不慌 奥迪电动化转型不做“无本之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车市1月开门红:红旗月销超4万,“双5”车型走进百姓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新能源旅行SUV”传祺ES9上市 传祺夯实插混技术路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9
LS6“赤膊上阵” 智己汽车这次拼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