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穿便服在切尔诺贝利凹造型,网友吵翻了!死亡之城真的可怕?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0-26 17:01

1986年的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爆炸,大量强放射性物质泄漏,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35年后的今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殇带来的警示依然发人深省。

10月21日,一名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打卡切尔诺贝利的组图引发关注。

该博主称自己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

照片中该博主身穿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该行为随后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网友微博

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

对上述博主的行为,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其应该穿着防护服,还有网友提醒,其不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对他人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

该博主则回复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进去之前有协议,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带什么。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其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逾8吨强辐射物泄漏,成为迄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4号机组反应堆为中心向外30公里的范围被定为隔离区。

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止到2006年,有大约240万乌克兰人(包括42.8万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影响,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主要受放射性物质碘-131影响。而锶-90和铯-137会对土壤造成更为持久的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从土壤中吸收铯-137,受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所以部分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153269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153272

此前,ins上也刮起了一股风,网红们纷纷去切尔诺贝利打卡。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希沃特。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沃特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希沃特,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希沃特时,则可能致命。

在灾难地凹造型惹争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切尔诺贝利是一座“死亡之城”,事实上,乌克兰政府于2011年为游客打开了禁区的大门,每年约有1.5万人进入此地。

2019年7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对外开放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打造“绿色走廊”,作为观光通道,并取消拍照的限制。

他说,乌克兰应当向全世界的学者和游客展示这里,这里将“没有腐败和禁令”,只有“投资和未来”。

2019年4月,白俄罗斯也宣布开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部分禁区。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153274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当地旅游业大幅增长,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经营者将切尔诺贝利变成了一个游乐园,很多游客来这里进行“肾上腺素之旅”,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拍,向朋友们说:“嘿,我在切尔诺贝利。”

普里皮亚季创建于1970年,最初用作安置切尔诺贝尔核电站工程人员。因处于1986年核事故疏散区而被废弃,成为“鬼城”。而现在,这里是拍网红照片的理想之地。

除了茂密的植物,这里还有很多地标性的建筑,带有历史意味的军事雷达、废弃的学校、孩子们的碰碰车,还有那个一次都没用就被废弃了的摩天轮……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741064

如今,人们来到切尔诺贝利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原自己一个探险梦;有人是为了研究核环境下的生物;当然,大部分人就是普通的打卡游客,想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可怕。

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季演变为观光地,对于一些乌克兰人来说并非喜讯。“应该以纪念的方式看待普里皮亚季,而不是像迪士尼乐园那样,被游客在网上疯传照片。”亲历这场事故的潘丘克(Olena Pantsiuk)对BBC说,她希望人们提起切尔诺贝利时就可以想起父辈祖辈,“一些核电站工人用生命拯救了世界”。

美国责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吕贝卡·斯图尔特表示,“访问与死亡等悲剧有关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你的意图是什么”“你想去那里加深理解并表达敬意,还是打算看热闹、拍照片?”

21岁的英国大学生亚历克斯·戴维森去了趟切尔诺贝利。她表示,“自拍要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明知有人遇害或受到严重影响的地方自拍,会让别人悲伤。”

2019年,美剧《切尔诺贝利》热播,世界各地的猎奇游客接踵而至,甚至将这里变成一个热闹的“网红秀场”。这种消费苦难、不尊重逝者的做法,引发社交平台众怒。

“如果你要去(旅游),请记住那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你要尊重所有经受苦难和牺牲的人们。”美剧《切尔诺贝利》编剧兼制片人克雷格·麦辛2019年在推特上写道。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都市快报 、新华社、中新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悼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遇难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6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将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派遣援助团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4-02
俄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一万公顷森林着火消息与事实不符
央视新闻 2022-03-28
俄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恢复供电
新华网 2022-03-11
乌克兰外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48小时后有核泄漏风险
界面快讯 2022-03-09
国际原子能机构呼吁允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人员轮换休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3-09
历史|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02-26
国际原子能机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辐射水平不会造成威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