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犯罪面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法治保障显得格外重要。
10月20日至22日,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由北京金融法院作为特邀承办单位的“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论坛顺利召开。平行论坛版块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以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为契机,聚焦金融法治保障,增加议题设置与安排,彰显法治在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论坛上指出,人民法院要更好发挥金融民事审判职能,依法平等保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健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依法维护股、债、汇市场平稳运行;要更好发挥金融行政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金融监管机构行政案件,实质化解金融行政纠纷;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审判工作机制,加强金融审判队伍建设,完善金融司法国际交流协作机制;要强化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的衔接配合,推进完善金融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法院和金融监管机构要为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要突出重点惩治严重金融犯罪,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要妥当运用刑事政策维护企业权益,准确把握金融活动中罪与非罪界限,依法保障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坚决遏制徒有虚名的“伪创新”。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等刑事政策,运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让涉案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经营。要加强对金融犯罪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判,继续以检察建议推动、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完善监管,把防范工作做得更早、更实。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丰富了资本市场格局,健全了金融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建设,也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了动能支撑和有利条件。实现金融领域的良法善治,需要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以及从事金融法治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学者、广大金融行业从业者与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也需要加强国内国际的双向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目前,传统金融纠纷,例如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担保合同(纠纷)仍居高不下。”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李艳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今年3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截至10月19日北京金融法院立案2564件。其中,一审案件1695件,以民商事案件居多,达到1060件。另外还包括400余件执行案件和90余件行政案件,以及部分仲裁的司法审查案件,其中金融法院的二审案件近800件。
她说,“通过此类案件审理,发现传统金融方面(如借贷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担保合同等)纠纷始终居高不下。”同时多起上市公司股民索赔案提交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立案,涉及北京文化、乐视网、东方网力等,证券虚假陈述纠纷、私募基金等金融衍生领域的案件也呈现多发态势。
据透露,目前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以来,始终认真做好相关案件的审理工作,并强化金融法治协同建设,与金融监管机构、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学术领域相关专家学者,都建立了广泛联系。
下一步即将要出台相关意见,里面有一些具体的机制建设和案件方面的审理导向。
通讯员 王元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