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黄日涵:8年之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何逆势前行?
封面新闻 2021-10-15 12:59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八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联通不断深化,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已有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以“大变局下的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期间,将就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程进行探讨。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超过9.2万亿美元,沿线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8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

8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经济增长点?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一系列成果释放何种信号?“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封面新闻对话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

“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仍不断取得积极成效。1—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9亿美元,同比增长9.2%。您如何看待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一系列成果?

黄日涵:首先,“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性公共产品,相关国家都意识到“一带一路”的益处和作用,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之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医疗物资、医疗设备、药品等相关产能水平较低,像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疗检测设备等产品都面临不同程度短缺。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积极开展医疗物资和设备、药品等方面的产能合作,为抗疫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一带一路”已成为一条生命线和活力线,共同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生命之路”。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中欧班列在这方面表现十分突出,今年1—8月,中欧班列共开行10052列,较去年提前2个月突破万列,运送96.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和40%。将中国与欧洲20多个国家、90多个城市联通起来。在全球供应链出现比较严重断裂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增长仍保持正增长,这对于稳定相互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定程度上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阻力,如何减缓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控制,全球疫情在蔓延,国际间如何开展合作抗疫,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黄日涵:尽管各国经济恢复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在公共卫生方面,大国要承担国际义务和国际责任,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促进全球医药物资可及性与便利性,加大援助力度协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抗疫防疫,让更多国家提高疫苗接种率。

面对疫情考验,在相关业务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众多境外项目有序推进,加快促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和工业化发展,帮助缓解债务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保障当地社会正常运行,有效改善当地民生状况,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真正益处。

“数字丝绸之路”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至今已8年,8年来“一带一路”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已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您如何看待当前“一带一路”所处的阶段?

黄日涵:最大的一个经验是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一带一路”推进全方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自由流通;促进各国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在更广领域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带动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把握工业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落实共建成果惠及民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能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并从中获益。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一带一路”通过布局开篇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需要把更多的事情做得更细更深入,不管是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还是民心相通,还是设施联通,都属于“工笔画”阶段,要做的更细致一点。

记者:数字贸易是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的一大焦点议题,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如何理解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经济增长点?

黄日涵:“数字丝绸之路”是指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互通来提升沿线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本着“互利”发展理念,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联合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为沿线国家提供资金、知识和技术。不同的小型市场通过互联网联接进入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加速全球范围贸易流动,有利于在无形、互联的电商系统中,将企业家之间的频繁互动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数字丝绸之路”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金融、科创、文化、教育、医疗等数字化转型,可将更多方面纳入其中,惠及沿线国家。

“债务陷阱论”本身就是个陷阱

记者: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会面临一些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对于共建“一带一路”非常关键。对此,您如何看待?

黄日涵:企业“走出去”之前的风险评估异常重要,做好每个具体项目的商业、财务、法律风险之外的国别风险与地缘政治风险的战略性评估。因为国际投资环境有很多地缘政治风险,比如说政局的变动,因为很多国家面临的政局不是很稳定。做好事先风险评估,包括购买相关保险是非常重要的,遇到紧急情况有预案。

另外,国际化人才还是比较缺乏,需要健全人才机制,吸纳国际传播专家及语言专家,能有效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范围减少风险。

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显现,出现了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声音,其中所谓的“债务陷阱论”频频成为一些西方国家、媒体批评的论调。您如何看待?

黄日涵:“债务陷阱”本身就是个陷阱,归根结底是某些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一带一路”,在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下把“一带一路”的成就看作对自身利益的损害。正是因为没有摆正心态,某些西方国家在自身影响力下降的深深焦虑中,对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的项目进行抹黑,而后上升到对许多中国投资的项目进行诋毁。

一边是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在全球修路架桥,另一边是某些西方国家在全球筑起高墙,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对自己盟友锱铢必较。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需要外力支持,需要有合作共赢理念,而“一带一路”的投资策略,就是要“借鸡生蛋”,是不是陷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

记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共建“一带一路”还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黄日涵: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未来我们跟海外合作也一样,要聚焦到高效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支持信息化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新创业。

二是加强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合作,“一带一路”不仅是推动国内实现“2030碳峰值”、“2060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可寻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

三是“丝路电商”迎来发展春天,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等推动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往来变得越发便捷。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智慧物流业也将迎来春天,在数字丝路推动下,货通天下将触手可及。(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人民日报 2023-09-08
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人民日报 2023-09-06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人民日报 2023-06-10
香港工商界看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商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01
外交部:“一带一路”开创国际合作新范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8
商务部: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央视新闻 2022-05-20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光明日报 2021-11-21
第四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证券网 2021-09-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