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昆明,有一家特殊的“银行”,它巨大的“金库”中储存着绿色“财富”——种子。这个地方就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之一,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
每年秋季,大量植物种子成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0多位植物学家,进入最为忙碌的状态。
这些已经出现黑斑的芭蕉,是科学家今年采集的重点目标,原因残酷到有些无奈。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管理组组长 秦少发:香蕉是通过一些品种的杂交得到的三倍体,它是不可以产生种子的。
过去的100多年里,为了稳定高产,人类只种植两个品种的香蕉。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旦一株香蕉染上致命传染病,理论上全球的香蕉树都不能幸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管理组组长 秦少发:如果一种病毒在香蕉的种植中大面积产生,那么很多香蕉的产地就会常年无收,将来我们可能连香蕉也吃不上了。
目前,除了常规的保存技术,科研人员还探索了离体保存、超低温保存等方式。这些分藏在不同条件下的芭蕉种子,将会在未来数年内,被精心安放在种质资源库中,它们是世界上所有香蕉健康繁育的依靠。
2007年,在吴征镒院士的推动下,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云南昆明建成。十余年来,对中国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该地保藏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管理组组长 何华杰:所有的种子资源经过签收、登记到清理、干燥、入库,经过10个环节、100多个步骤的层层筛选之后,最终密封储存在零下20℃的冷库。例如水稻和玉米,在冷库里可以保存1000余年,棉花在冷库里可以保存6万余年。
记者 陈昊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个占地超过8个足球场大小的宏伟建筑,深藏超过1万种中国野生植物种子,占中国高等植物的36%,是中国植物的“诺亚方舟”。(央视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