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资产规模小幅缩水 公募与保险资管强势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1-10-14 09:58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一组权威数据透视出资管行业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在去通道、压降影子银行、实现净值化转型等目标引领下,转型压力较大的子行业资产规模有所下滑,公募基金等具备净值化管理比较优势的子行业则在资产规模上“高歌猛进”。

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资管统计课题组日前披露的“上半年金融机构资管产品运行”情况,存量市场份额方面,银行理财依然拔得头筹,占比31%;紧随其后的公募基金正缩小差距,占比27%;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和保险资管占比依次为18%、9%、9%和5%。

公募基金与保险资管的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6.4%,比年初增加3.2万亿元;保险资管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1%,比年初增加6029亿元。银行理财资产规模变化相对平稳,同比下降0.8%,比年初减少6141亿元。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三者的资产规模分别同比下降8.6%、17.4%和6.3%。

转型压力不同 规模变化有差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各类产品资产规模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资管新规实施后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因为资管新规要求去影子银行、去通道、实现净值化转型,过去没有按照净值化管理、大量存在通道业务的资管主体,面临较大压降压力。典型代表是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过去几年这些机构的资产规模大幅下滑。

曾刚认为,银行理财相较巅峰时期的规模略有下降,到去年基本企稳,今年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已经非常不容易。因为银行理财过去的运作模式不是净值化的,带有一些影子银行的特点,调整压力较大。但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推动较快,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存量资产也不断压降。

近年来,银行理财转型成果显著:净值型理财产品快速增长,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近八成。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从无到有、洁净起步、规范发展,已快速成长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

公募基金与保险资管规模快速增长

净值化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具备比较优势,快速扩大市场版图。

曾刚表示,因为公募基金一直按照较为标准化的要求展业,没有存量整改与压降压力,现在其他资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趋同于公募基金的监管要求,公募基金形成了净值化管理层面上相对于其他机构的优势,加之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行情走势,公募基金受到大量投资人的青睐。

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3.5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1.6倍,从全球第九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四。

植信投资研究院财富管理研究员路宜桥认为,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此前两年市场行情较好,为2021年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近年来公募基金业绩较为可观,2020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超过40%;三是近年来“房住不炒”政策使得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并选择了运行稳健的公募基金。

对于保险资管,路宜桥分析称,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股权计划和债权计划,可能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自2020年资管新规的保险细则落地后,精简了股权计划和债权计划的注册程序,使其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债权计划投资的行业范围扩大,使更多行业可以发起债权计划,从而促进了保险资管规模增长。

保险资管产品备案数量正迎来跃升。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已超4.8万亿元。保险资管产品业绩稳健,不乏亮眼之处。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220只保险资管产品完整披露了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基金净值数据。各类型保险资管产品近三年整体取得正收益,其中,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取得71%的平均回报。

规模变化趋势可能持续

对于下一阶段资管行业各子行业的规模变化,专家认为,这一格局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曾刚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后,银行理财加快净值化转型步伐,逐步培育标准化投资能力,权益能力逐渐起步,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积累;银行理财还受制于客户端对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偏好,可能导致其权益投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难以与公募基金竞争。但他认为,随着存量资产压降,客群观念调整,金融科技优势逐渐凸显等,长期看银行理财有较大发展空间。

曾刚预计,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未来依然有较好的成长性,伴随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它们具备投资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将面临较大调整压力,这类机构即使在调整与转型结束后,预计其规模有望逐渐企稳,但出现爆发性增长、回到过去水平则较为困难。

尽管各子行业短期内的发展或存在分化,但新的行业生态与合作机遇正在发轫。曾刚认为,不同机构的比较优势有差异,这种差异提供了很多合作空间。中长期看,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有望形成资管行业的全新生态。

文/上海证券报记者 张琼斯 范子萌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资管一哥”优势扩大 公募总规模逼近30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4-03-28
深度|当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理财经理众生相
北京商报 2023-08-27
资产规模被公募反超 银行理财该何去何从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8-15
提升基金产品力 公募承托海量理财资金有抓手
中国证券报 2023-08-09
公募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折射居民财富结构变迁
中国证券报 2023-08-08
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私募规模“缩水” 公募来补
证券日报 2023-05-10
券商资管最新公募管理规模出炉
券商中国 2023-01-25
财经分析 | 中信、招商欲拿公募牌照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加速
新华财经 2023-0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