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挑战】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供需不匹配,科技适老化产品如何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应对策略】国内独家上市公司布局市场,提供适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打造全面整合养老资源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科技适老化产品分为生活娱乐、健康管理和日常照护三大类。研究报告显示,生活娱乐类产品可以从精神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健康管理和日常照护类产品从生理层面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测与日常生活保障。
千亿级市场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13%,与2010年相比,这一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增速超过全国人口增速,且在未来30年内将持续较快增长,新中国成立后首个生育高峰群体将退休进入养老。
“适老化”不仅意味着满足老年人基本照护与养老问题,还应从生理机能、心理特征、行为特点、生活方式、社会状态等多方面进行关注。
科技化适老产品从老年用户角度出发,提供适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注重老年人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特性,同时利用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其赋能,最大限度地帮助随年龄衰老而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甚至是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为其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社会参与度。
报告认为,中国不同城市的老龄化进程配合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使得科技适老化产品呈现不同消费结构和热销品类,例如上海凭借第一梯队的老龄化进程加一流消费能力,成为科技适老化产品的理想市场切入口。
面对科技适老化产品行业这个千亿级市场,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智慧养老产业,研发和推广相关产品,部分上市企业与政府合作,推动科技适老化产品普及。
产品是入口
“平台服务”是关键
报告认为,智慧养老的关键除了科技适老化产品,还在于背后的“平台服务”。产品仅仅是入口,真正较量的是与产品配套的平台以及养老服务。一个完整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全面整合养老资源,打通康养、医疗、娱乐等养老要素的功能,形成老人、子女、社区、机构、服务商、志愿者、政府等共同参与的养老新体系。
其中,“产品”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血压计、行为监测设备、智能床垫、心电监测设备等,属于感知层;“平台”则包括数据管理后台、医疗机构系统、日间照护系统、政府监管系统、社区平台系统、服务商系统以及老人或亲属使用的App,社区、服务商使用的App等应用层,以及语音接口、定位接口、短信接口等接口层。“服务”则是具体的运营层,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生活娱乐、日常照护、健康管理等。
生活娱乐产品潜力巨大
照护产品仍需“提升”
具体到产品方面,主要分为生活娱乐、日常照护及健康管理三类。
老年群体的生活娱乐需求带来巨大市场潜力。其产品是指娱乐终端、陪伴机器人等,为老年人提供人文关怀、文化娱乐、教育咨询等服务,关注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精神生活。例如某广场舞App,专注于为60后、70后的广场舞爱好者提供广场舞视频欣赏、学习和展示平台,用户活跃度高。
日常照护产品市场目前集中度较低,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产品包括行为监测设备、紧急呼救设备、移动机器人等,为老年人居家、出行、睡眠、餐饮等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例如医疗智能床垫,通过内嵌传感器获取人体特征数据及卧室环境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则进行分析,将异常数据反馈给家属或监护人。不过,目前大多数产品功能还集中在紧急呼救、定位追踪等方面,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产品有限。
健康管理产品则是通过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对老年群体提供健康状况监测、生理及心理康复、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服务的智能健康监测产品、康复设备和远程传感设备等,例如智能手环,心电、血压、血糖监测设备,社区自助健康体检设备等。目前数据监测产品较为成熟,但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化平台及服务还处于早期阶段,信息化优势尚未被深度挖掘。
此外,康复机器人等产品初入市场,技术尚不成熟且价格昂贵,因此市场需求较小。总体来看,行为监测设备、移动机器人等产品已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已进入成熟阶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斯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