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以来,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如今,部分院落内墙面整修、地下排水等基础工程已完成,现进入绿化提升、设施建设阶段,目前50个院落的建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10月底前,预计有15个院落将完成改造,在今年年底前,这50个美丽院落将悉数亮相。
“量身定制”设计方案
老四合院重新“换里子”
10月11日上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景阳5号院探访。作为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之一,这里在9月初正式启动改造工程,预计到10月中下旬,干净整洁的崭新院落将会呈现在居民眼前。
景阳胡同5号院位于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坐北朝南,分为前院和后院,总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如今居住着11户家庭,将近30人,老年人占80%。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有的居民就在前院的公共空间搭建了地震棚,后来地震棚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居民的“杂物间”。近六平方米的地震棚,紧挨着旁边的小花池,加之杂物的堆积,使这条通往后院的小路更加狭窄,居民行走实在不方便。
此前,居民的建议也有不少:“路面坑坑洼洼行走不便”“排水不好,雨天总有积水”“杂物随意堆放,没有储物柜”“花池杂乱,不美观”“墙面破损”“电线杂乱不安全”……在走访过后,街道把居民七嘴八舌的讨论仔细梳理,深入了解居民对于院落改造的需求,列入院落整改清单中。
院落改造前期,交道口街道通过与院内居民多次协商,最终拆除了地震棚,消除了占道影响,腾出更多公共空间,用于增设便民设施。同时,施工队负责人冯剑杰还现场调度工人帮助清理院内堆物堆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小院地面重新铺了灰色透水砖和地下管线,确保排水通畅。而在以前,地面到处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还积水,特别影响居民出行。此外,施工方还特地为居民重新整理了两处花池,未来,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栽种花草。
记者探访时,几名工人正在给小院西南角的厕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这个新装修的厕所拥有两个坑位、一个坐便,这回全部换了新的便器,门口处还新装了一个洗手池,墙上还贴上了白色瓷砖,居民如厕将更加舒适、方便。
“我们基本按照居民的需求来为他们‘量身定制’”,小院的设计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师隋倩婧说,“为了优化提升院内公共空间功能,按照居民需求,我们专门为居民定制了共7组储物柜,方便居民用于存放日常物品”。
目前,院内的提升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晾晒问题是下一步解决的重点,目前,居民自行搭建的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拉在院子中央,不仅不方便大家伙儿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隋倩婧说,“正准备帮居民添置落地式的晾衣架,增加稳固性的同时,也能让院落公共空间更加美观。”
“我们居民都非常期待改造后的院落,不仅能使我们老住户的生活更加方便,全院的‘颜值’也会提高一个台阶。”居民郝先生说。
开工前多次与居民协商
施工关键环节居民可监督
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去年首轮,今年“美丽院落”项目推进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协商共建平台更加成熟,带动各方力量全程参与环境治理。居民、责任规划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社区及街道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开工前通过多次居民访谈、召开议事协商会等方式,在全院方案再次确认后,启动施工进场。施工过程中,居民还可针对局部方案和施工细节建言献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街道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相应调整。
二是施工组织更加细致,传统工艺与精细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开工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居民现场交底,强调重点保护的建筑部位,强化保护措施。施工中尊重院内居民的老习惯,注意保留具有纪念价值的老物件。针对部分改造提升位置,由专业的古建施工队修复,并采用相同、相近的材料修缮,力争恢复原貌,同时又“修留并重”。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院内施工用水用电的安全及防尘降噪措施,尽量保证院内通行顺畅,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并积极克服今年降雨频繁等影响,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工程进度。
三是培养居民自治能力更加凸显。相比去年,今年居民的参与热情普遍提高,因此通过因势利导,在施工的重点位置、关键环节,请居民旁站、监督,尤其是在一些隐蔽工程,让居民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院子和改造工艺,以便后续开展自治管理。
目前,东城区今年的50个“美丽院落”正在加快推进施工进展,力争10月底前先完成一批,在年内按时完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