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新儿童发展纲要首提“性教育” 专家:合适性教育可构建全面健康人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06 19:41

日前,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各部委和各直属机构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其中,性教育第一次被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在纲要中的目标第12项提到,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在策略措施第14项中又提到: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将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与医疗机构密切协作,提供适宜儿童的性健康服务,保护就诊儿童隐私,设立儿童性健康保护热线。

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所提不同的是,此前提出的是“性与生殖健康”、“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新“儿纲”提的是“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同时,对家庭性教育提出了要求,要“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

新“儿纲”首次提及“性教育”让诸多性教育工作者非常激动。过去“性教育”被认为难以启齿,甚至会遭到家长和学校的反对。现在,如何将新“儿纲”的精神纳入到实践中,也成为了性教育工作者们未来着重研究的方向。

为此,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了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胡老师认为,中国应该形成一套便于国人接受的,有标准化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要依循中国儿童的生命发展、性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来做。 

新儿童发展纲要首提“性教育”

北青-北京头条:国务院发布的两份《纲要》中对于性教育有哪些表述?

胡萍:此次两个《纲要》中有多处提到了性教育问题,有一些并没有表达为“性教育”,但内容与其有关。如,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1-2030)》中的“妇女与健康”的部分明确提出“在学校教育不同阶段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掌握生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男女两性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倡导共担避孕责任。”

在“妇女与教育”的版块中明确提出,“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适时出台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因地制宜开发性别平等课程,加强专题师资培训。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纲要“儿童与健康”部分内容中明确提出,“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将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北青-北京头条:《纲要》对我们性教育工作来说,有什么意义?

胡萍:两份《纲要》的内容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度很高,对于儿童性健康教育进行了明确的目标设定,通过策略措施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内容包括:性别平等、生命教育、自我保护、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等等,可以说是一个专业系统的政策纲要。

对于我们的性教育工作来说,确认了我们的工作方向。以我和我的“善解童贞”团队为例,我们始终认为性教育是全人格教育,不仅仅是生理卫生知识、防范性侵害,更是包含了生命成长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内容正是围绕《纲要》中的内容来设定,包括性别平等、珍爱生命、自我保护、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和同伴关系。

对于我们性教育工作者来说,《纲要》的发布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已经开始围绕这个体系,开展向父母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推动教师在校园内开展科学系统专业的性教育课程。

进校园 让课程体系不流于形式

北青-北京头条:您刚才提到,《纲要》的出台是专业的、系统的。在您从事性教育工作20年来,您认为当前中国性教育工作是否应该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

胡萍:性教育是需要统一的、科学的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三点,第一,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儿童的生命发展规律;第二,要符合儿童的性发展规律;第三,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这三个方面,才是一个科学的性教育体系。当前性教育工作在具体的内容上,要在理解《纲要》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形式上要努力进入校园,让课程体系成为孩子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

北青-北京头条:您提到的这三点规律,是目前已有的性教育标准,还是您自己研究得来的?

胡萍:这三点是我通过研究和实践以及理论学习总结出来的。我刚做性教育的时候是20年前,那个时候中国的性教育研究才刚刚开始,很多前辈也在探索。起初我看了很多理论书籍,也找过国内比较知名的专家,比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教授,也跟北师大刘文利老师在学术会议上有过一些交流。但是当时在国内,很难找到公开出版的性教育资料。特别是针对儿童性教育的部分,缺失严重。陈教授的研究方向偏向青年婚姻,刘文利老师的研究那时候也刚开始,很多也都是从国外借鉴来的。我找了一圈后,国内没有合适的资料,就只能通过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尝试,再积累出来。

做校医 性教育课程搬入课堂

北青-北京头条:您是如何去实践积累的?

胡萍:我1986年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做了10年儿科医师,后来做儿科学讲师。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班上的一个女学生,由于对性的无知,在17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因为怀孕去做人流,然后就死在手术台上。因此我决定做性教育工作,之后由于陪伴儿子读书就辞职了。我儿子的学校是成都外国语附小,学校是全封闭的住宿制,很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校医来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恰好我是儿科医生出身,儿科医学专业,所以很顺利的就成为了学校的校医。

在学校担任校医的那段时间,宿管老师跟校长反映一些很困惑的问题,就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了性问题,有的女生开始有月经,男生有遗精现象,他们平时在睡觉的时候,或者在上厕所的时候,都偷偷摸摸,表现出很恐慌、很诡异的行为,宿管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汇报给校长,校长也很焦虑。校长就跟我说,能不能给孩子普及一些性健康的知识。

于是,我就把性教育课程直接搬入到学校课堂上,每周一堂课,每次跟学生沟通,他们有什么问题,我就给他们讲什么,于是就有机会和学生们就性的问题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很完善,于是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去尝试实践。

个别幼儿绘本会伤害孩子

北青-北京头条:国际上有没有合适的性教育体系,我们不能借鉴吗?

胡萍:我们也参加过很多国际性教育的研讨会,但发现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性教育体系,并不是按照完全统一的标准去实行的,还是跟各个国家的国情有关。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性教育,还是要根据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来开展,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逐步摸索出来。这也符合《纲要》中提到的内容。

北青-北京头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性健康教育,需要特别注重哪个方面?您能举个例子吗?

适合中国国情的性健康教育,特别需要尊重民俗文化,避免提前唤醒,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孩子问“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孩子从幼儿园的时候问,就是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只要回答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就可以了。假如孩子继续追问:我是从肚子哪个地方生出来的?如果妈妈是剖腹产生孩子的,妈妈可以把肚子的疤给孩子看,说:医生在妈妈肚子划一个口,把你从我的肚子里取出来,然后医生再把我的肚子缝好。但如果妈妈不是剖腹产,你可以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你是从妈妈生命通道生出来的。这是幼儿时期的回答,等到小学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将生殖器官的名称直接告诉孩子。目前从我们的实践来说,是父母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编写儿童绘本的人是不懂儿童性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绘本的编写者是画家,画家不会清晰地明白儿童性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儿童编写绘本。比如一些流传很广的给幼儿的绘本直接出现两性性行为的剖面图,这就不符合幼儿的性心理发展,这个年龄的孩子根本不会探索到性活动的细节,这样的绘本就造成了对孩子性心理的提前唤醒,就会伤害到孩子。

面对分歧 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北青-北京头条:此前,中国性教育工作有没有统一标准,这是否导致出现很多性教育工作者各自为战,或者观点不统一的地方,大家的分歧点主要在哪几方面?

胡萍:依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的标准,目前没有合适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之前有团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做了一些参考标准和课程体系,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不同,也不适合中国国情。

当前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分歧在于两点,第一,是否有专业的视角,即一些非专业的个人和团体,使用一些拼凑的方式做一些缺乏逻辑、不成体系的课程,甚至有些内容是错误的,就开始做培训和传播,这会带来很多的隐患。

另一个分歧点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很多机构是从防错避害的角度出发,比如:防性侵、防早孕、防艾滋、防霸凌等等,这是一种工作方向,但并不是从全生命的角度来进行工作的。

北青-北京头条:您提到的两点分歧,能否举例说明?

胡萍:比如,今年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说不可以有师生恋,但是有一些性教育工作者长年以性教育为旗号,却不断植入被西方抛弃的性解放观念,鼓吹师生之间也有真爱,鼓吹未成年人也可以有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权利。这样的言论以前可能还算是软色情,从今年新颁布的法律和《纲要》精神来看,已经涉嫌到违反法律了。

第二点,有关全面的性教育问题,在性教育中确实会涉及到性侵害、性霸凌等情况,但这只是性教育中的一部分,性教育应该是全人格的教育。比如我们有一个课程,说性的审美,就讲到孩子吃饭时候的吃相,还有用餐的文明礼仪,我们认为这也是性教育的方向。

北青-北京头条:您觉得如何让中国的性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加的规范化和有科学性?

胡萍:从我们20年的一线实践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样的一个体系首先需要有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经过实践研究而来的,也是要经历实践和市场的检验。

其次要有成体系的书籍提供给孩子、父母、教师来学习;通过公开出版物的方式来向大众提供专业成体系的内容,要经过国家出版体系的审核,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第三,要有专业的教学团队来为教师和父母开展相应的教学培训。一门新的学科需要有专业的人去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实践打磨。

第四,要经得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某位性教育专家因为宣传不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被永远禁止进入某地区教学。在中国开展的性健康教育要在符合法制的规范下进行。

北青-北京头条:您觉得如何将《纲要》中的内容和要求来实践下去呢?

胡萍:性发展跟孩子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合格的性教育应该是全人格的性健康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要从生理知识、心理知识、安全保护、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来帮助孩子建构全面健康的人格。

这些内容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托底,从法制的完善,《纲要》的发布就是我们坚实的依托。

其次是学校,除了开展生理知识的教育,防范性侵害的教育,还需要为孩子开展全人格的性健康教育。由于教师也没有学过相关的内容,学校需要安排教师参与专业的性健康教育培训。

第三个就是家庭,父母从小也是缺失这方面的教育的,父母需要学习孩子的性发展规律,看懂孩子性发展中出现的行为,才能谈得上帮助孩子完成生命发展的任务。因此我们的小学生用书都会配套父母课程,在我们的知识平台上也有面向0到18岁子父母的免费公益课程,提升父母在家庭中性健康教育的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教育部:加快编制教育强国规划纲要
教育部 2023-06-13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呼吁:科学教育应是养成性教育
中国教育报 2022-11-30
构建中小学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 2022-03-23
中小学性教育课不该在尴尬中收场
中国青年报 2022-03-21
壹现场丨网店贩卖“计生用品”零食 心理专家:别毁了孩子的性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8
青评论:让性教育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7
让性教育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7
教育部:将深化学校性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课程设置等
澎湃新闻 2021-1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