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北大仓!全国最大无人化农场群喜获丰收
央视财经 2021-10-03 14:28

《中国粮仓》系列报道走进黑龙江北大荒,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北大荒”早已变成“北大仓”,秋收时节,这里也迎来了大规模丰收,央视财经记者也来到了北大荒建三江的二道河农场,进行了报道。

黑龙江:全国最大的无人化农场群喜获丰收

记者来到了无人作业核心示范区,从空中俯瞰,近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无人收割机正在驰骋,一个小时就能收割40亩地,大田格的布局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机器大展身手。

与人工驾驶作业相比,无人驾驶平均每亩节约成本10元,而且效率高,减少了作业的损失。

其实不光是秋收,无人作业已经贯穿整地、插秧、智能灌溉等各个环节,这里的种植户依靠科技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现在,“种地法宝”随处可见,有的设备可以通过大数据为稻苗进行“人脸识别”,实时采集光照、温度、水分等数据,给出精准的种植方案。

增产的密码除了科技,还有土地的合理利用,使用宽窄交替的种植法,可以增强水稻通风和透光性,促进叶片生长,这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使亩产增加6%左右。

初秋的黑龙江已经有了一丝寒意,但是对于这里的种植户来说,他们的内心却是温暖的,因为他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曾经依靠天时地利成为中国粮仓,如今依靠高新科技再创辉煌。

三代人筑梦黑土地 见证时代变迁

无人收割万亩良田的震撼场景,它的背后凝聚着北大荒人几十年的耕耘奉献,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用了48年,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用了12年,而从自动化到无人化只用了3年多。接下来这一家三代人,就见证了这一迭代的过程。

在黑龙江建三江七星农场,种植户陆书民的800多亩水稻正准备收获,趁着天气好,一大早他就和儿子一起来到田里,为秋收调试今年新添置的农机。

今年62岁的陆书民从小长在建三江,和农机打了40多年的交道。从最早开的东方红拖拉机,到大马力机械,再到如今的多功能收割机,家里大大小小买了20多台农机具,比当时一个生产队的机器还要齐全。

陆书民90岁的父亲陆诗然感触更深。作为上世纪50年代最早一批的拓荒者,当时的北大荒荆棘丛生、沼泽遍布,牛耕马拉的耕作模式陪了他大半辈子,到了儿子这一代,机械化的更新换代让他觉得自己像个种地的外行人。

到了孙子陆向导这一代,无人技术开始普及,去年,陆向导试行了无人收割 ,今年又启用无人犁地机。他表示,作为第三代北大荒人要继续搞好种植,把更先进的无人化、智能化的机械,更好应用在自己的土地上,保护好这片黑土地。(央视财经)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