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谢采含:与关注SPAC的中国境内企业接触中
​第一财经 2021-09-27 18:49

风靡美股的SPAC上市模式,正在得到亚洲主要金融市场的青睐。9月初至今,新交所推出SPAC上市机制,港交所日前也就引入SPAC机制刊发咨询文件。

新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采含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有中国境内企业表达出对新交所SPAC的关注和兴趣。新加坡市场服务东南亚企业的能力,以及中国企业或能在此拓展东南亚地区业务,是企业的主要考量因素。

“想要并购中国标的,想要发SPAC的,这两类中国企业都有,目前我们在密切接触当中。”她说。

市场有观点认为,与传统公司IPO上市不同,SPAC具有IPO时间短、费用低的特性,为一些公司“借壳” 上市提供了便利。而大规模的SPAC发行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9月初曾表示,近两年,部分境外市场通过SPAC模式的上市融资活动大幅增加,还出现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这对传统的IPO模式形成了颠覆性挑战。“我们持续在关注,是否在每个市场都具备条件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跟踪和研究。”易会满称。

在27日举办的新交所资本市场新政策媒体吹风会上,谢采含表示,新交所方面会紧密关注中国监管部门对于SPAC的表态及相关举措。

“我们时刻关注全球SPAC的发展和走势,注重市场服务全球投资人的能力,需要时做出适当调整。在框架制定方面,我们也持续寻求平衡各方的方案。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肯定会紧密跟随中国监管的步伐,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发行人和投资人的要求。”她说。

详解新政背景和制订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上市方式,SPAC自2020年以来风靡美股。亚洲主要金融市场亦快速跟进,继9月初新交所SPAC上市框架落地后,近期,港交所就SPAC刊发咨询文件,咨询期截至10月31日。

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模式是指,新设一家现金空壳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在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后用募集资金收购一家(或多家)私有公司,即进行SPAC并购交易,实现该私有公司曲线上市,SPAC的发起人及投资人由此实现投资回报。

新交所9月2日正式发布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主板上市规则,规则自2021年9月3日正式生效。

对于新交所近期新政推出的背景,谢采含表示,在新交所融资平台上活跃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众多,且非常多元化,推出新的投资产品是出于为投资人提供更多投资选择的考虑。

“机构投资人的投资偏好非常广泛,我们需要引入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项目,让更多投资人持续关注并参与到我们的市场中来。”她说。

谢采含谈到,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市场,新交所在推出任何产品时,都会谨慎参考各个市场的常规操作,征询公众意见,与来自全球的多方机构,也包括中国的企业、投资者、发行人、市场中介等充分交流,了解其需求,也了解产品对于发起人、投资人的风险。

聚焦新交所SPAC上市框架,其中规定,SPAC公司上市时市值不得低于1.5亿新加坡元,SPAC公司必须在上市后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与资产注入(若符合条件可延长12个月)等。

具体到上市门槛的规定,据新交所,SPAC最低市值为1.5亿新加坡元;并购标的的市场价值必须占托管资金的80%。

“在征求意见稿的时候,我们要求的是最低3亿新元市值,最终规则减了一半。主要是听取了市场的意见,是企业更便于融到足够资金上市,也让后续的并购标的选择更为广泛。”谢采含提到。

与中国监管、企业充分沟通

中国监管层日前也对SPAC上市模式表态。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9月6日表示,对于发行上市模式创新的问题,近两年,部分境外市场通过SPAC模式的上市融资活动大幅增加,还出现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这对传统的IPO模式形成了颠覆性挑战。有观点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IPO虚拟化和“脱媒”的现象,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都引发了不少新问题。

“我们持续在关注,是否在每个市场都具备条件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跟踪和研究。”易会满称。

中国境内企业对于SPAC上市持何种态度?SPAC是否适合当前阶段的中国境内市场?种种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的IPO市场很发达,我们也看到中国近年来不断开放市场,开放的脚步没有停下来。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市场,新交所在推出任何产品时,都会非常紧密地与中国监管机构、中国企业做充分交流,了解对方的需求,也了解这些产品对于发起人、投资人的风险。”谢采含说。

“最近我们也和很多中国企业沟通它们在新加坡发行SPAC的想法,它们提到,目前来讲,中国市场可以满足它们部分融资需求,它们也会把IPO计划重点放在中国市场推进。但如果想要找到与东南亚资产合作的机会,它们也会优先考虑到新加坡做SPAC。”她同时提到。

重视投资者保护

谢采含提到,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融资工具,SPAC和市场上现有的投资工具相比有颠覆性差异。正因如此,新交所在投资者沟通和保护方面都做了很多安排,包括与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合作准备综合的投资者教育计划和信息材料。

“我们一直在强调投资者保护,要让市场真正了解整个框架如何有效地平衡投资产品创新和投资者保护。”她说,对于SPAC后续所进行的并购,新交所方面也会安排、推进相关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整个监管框架会以教育和披露为基础,帮助发行人完善和投资人的沟通,也帮助投资人理解发行人想要传达的一些产品信息。”谢采含表示。(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