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医院心外科李扬为七旬老人“搭三座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8 14:48

“他真的一次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过。我的每一条短信,李主任都会回复。他会告知患者目前的情况,也会解答我的疑问……”这是一封来自患者孙奶奶家属的感谢信。今年7月30日,由北京安贞医院冠脉外科中心二区副主任医师李扬主刀,为72岁的孙奶奶成功实施心脏搭桥手术,他用自己的精湛医术和耐心守候,帮助孙奶奶一家渡过难关,这封长达1000余字的感谢信,令李扬备受鼓舞和感动。今年是李扬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工作的第12个年头,已经参与完成3500余台心脏外科手术,作为一名专业的心脏外科医生,他始终用耐心、细心、真心,为每一位患者消除病痛,践行医者仁心。

患者资料牢记于心 医患沟通有技巧

今年7月26日,72岁的患者孙奶奶因“阵发性胸闷、胸痛1周”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心内科给孙奶奶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老人多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且病变弥漫,无法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7月29日,孙奶奶被转至心脏外科冠脉外科中心二区进行外科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918144649.jpg

“内科介入治疗的好处是可以不用开刀,在血管堵塞的地方安置支架,把血管打通,相当于把一条坑洼不平的道路重新修好。但因为老人的冠状动脉病变较多,修复起来十分困难,只能绕过老路,重新再铺一条新路,让血液沿着新路顺畅流动起来”,接手孙奶奶治疗工作的正是李扬医生。

孙奶奶前期做过系列检查,厚厚的一沓病情资料足足有四十多页。在见到孙奶奶之前,李扬把这40多页材料仔仔细细地翻了个遍。孙奶奶的情况不容乐观,冠脉病变重、靶血管条件差,而且高龄的孙奶奶体重仅72斤,身体条件非常不好,这就导致奶奶对手术耐受差,毫无疑问,这次手术风险极高。既往类似这种高龄、极低体重患者的案例很少,李扬心里也有些打鼓,“但为了救命,不管怎么样,都要给孙奶奶试一试”。

微信图片_20210918144655.jpg

详细研究患者病情后,李扬马上向中心主任董然教授及刘韬帅组长汇报了患者具体情况,在董然主任的组织下,科室开展了病例讨论、并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一同参与协助治疗的还有许士俊、候雪见医师。

7月30日,术前谈话是在外科楼一层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的。除了孙奶奶的家属,还有另外3名患者的家属,一共10多人围着李扬。李扬详细介绍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和可能面临的风险,令患者家属感到惊讶的是,他手里没有任何患者资料,却对每一位病人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连年龄、身高、体重这些细节,都能说得一个不差。

微信图片_20210918144700.jpg

为了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了解手术方案,李扬总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与家属沟通, “医患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如何把医生所掌握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是医患沟通的关键”, 而李扬最擅长的方式就是打比方。比如在告知术后风险时,李扬就将人比作一辆车,心脏就像人体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坏了,泵不出血液,肝、脑、肺等全身器官就像车灯点不亮、刹车失灵一样也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术后风险所在。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每次医患沟通,家属都能全方位地信任李扬。

3小时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彻夜守护患者

经过反复讨论,并与家属交代相关手术风险后,李扬医生于7月30日正式为孙奶奶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孙奶奶靶血管严重钙化、僵硬,静脉桥血管材料纤细,李扬克服重重困难,在手术台上站了三个小时,为孙奶奶的心脏重新“搭了三座桥”,成功完成了这台充满挑战的手术。

当天17点左右,孙奶奶被转回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但是,令人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因为引流量较多,化验提示,孙奶奶的血红蛋白持续降低,对于孙奶奶这种低体重的患者来说,最怕的就是血红蛋白持续降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患者身体里有活动性的出血,比如可能是血管的切口处有血液渗出,如果持续下去的话,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李扬也陷入了纠结中,“要是普通患者,我们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安排患者再次开胸,探查胸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但这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仅仅只有36公斤重的72岁患者,二次开胸手术的风险可想而知。”

下手术后,李扬和侯雪见医生一直守在孙奶奶床旁,李扬顶住巨大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积极与血库沟通,为孙奶奶约血、进行输血治疗,同时密切关注孙奶奶的生命体征变化。到了晚上22时左右,在持续输血的情况下,孙奶奶体内的血红蛋白水平能够维持住,总算不再继续下降了。

经过这5个小时的密切关注,李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患者病情变化及化验结果,分析孙奶奶引流量多的原因很可能是由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于是继续坚持对患者行补液、输血等治疗。当晚23时30分左右,看着监护仪器上孙奶奶的血压终于逐渐稳定,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逐渐回升,引流量逐渐减少,所有人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此刻,李扬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仍坚持在床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到凌晨5点,患者血压、心率各项指标一直稳定后,李扬那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下。

经过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术后第二天早上10点,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孙奶奶的病情稳定,当天下午被安全转回病房继续治疗。术后,李扬每天查房都会在孙奶奶身边多待一会,咳嗽怎么咳、如何注意活动、每天的饮水量要保持多少……他事无巨细地耐心教导着孙奶奶。在李扬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孙奶奶于8月6日(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

前不久,李扬收到了一封长达1000字的感谢信。信中,孙奶奶的家属详细描述了在安贞医院的就医过程,“母亲出监护室时,李主任主动发信息说:回病房了。虽然只是简单几个字,可是对于满心惦记的家属来说,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个消息。只有心里装着患者、真心体谅家属的医生,才能想得如此周到吧?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在救人,用高尚的医德想患者之所想,急家属之所急。除此之外,无所求。我们全家的感谢之情,只能通过这样的文字表达。”甚至连孙奶奶自己,都深有感触:“李主任太累了,天天有手术,但不管手术到多晚,下台后一定会过来看我一次。”

李扬医生从业12年以来共参与完成了3500余台心脏手术,手术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20个小时。在手术台上,长期弓着身子保持一个姿势,他的颈椎、腰椎也因此落下病根,“几乎每个外科医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病,都是难免的事儿”。有时候,白天患者做完手术情况稳定,但因为患者的并发症等原因,临时会出一些状况,凌晨一两点突然被叫去医院做手术都是难免的。怕漏接重要电话,李扬的手机24小时不敢离身。

从医多年,李扬常常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感谢信、锦旗,“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份工作,但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每次决策、每次手术都是生的希望。他们的信任、肯定,是我工作的价值所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Qnews|600斤男子为保命切胃70% 医生:术前体重已减掉140多斤 大部分都是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2
六岁男童不慎被钢筋贯穿胸腹腔 爱心接力助转危为“安”
中国新闻网 2024-07-04
六旬老人微创植入90克重全球最小人工心脏 主治医生:手术创口只有几厘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泰康人寿“泰心安”医疗险上市 守护“中国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全国首例 成功植入“火箭心” 罕见先心病患者获新生
扬子晚报 2023-07-06
16岁小伙新冠康复期心脏瓣膜感染 多学科协助救治后顺利转出ICU
南方都市报 2023-05-09
湖北首例第五代人工心患者康复出院:全世界最先进的人工心脏,和我的身体长在了一起
武汉晚报 2023-03-31
跨越1600公里 3名患儿在北医三院重获“心”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