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纪录片《大学》研讨会举办,值得推荐给自己孩子和亲人看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0 09:23

纪录片《大学》9月8日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研讨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以及影片监制雷建军、制片人梁君健、导演孙虹、王静和柯永权等出席。与会专家学者对影片所传达的大学精神、知识分子情怀、清华品格以及艺术品质、纪录片探索都给与了很高评价,认为值得推荐给自己孩子和亲人看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纪录并捍卫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光,是部能够净化心灵的纪录片。

《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18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导演孙虹介绍,《大学》从2018年开始启动,总共110分成片,超过1000个小时的素材,“我们导演这三年的每一个春节都是跟拍摄对象一起度过的,片名虽然是‘大学’两个字,其实不只是一个机构,也指的不是一所大学,讲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大学,每个人求学的时光,每个人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呈现大学的精神。通过三年的拍摄,我们不断去思考大学的人生阶段,大学这样一种精神,能够给青年人带来一些什么,不断地通过这三年的思考和创作上的研讨,最后聚焦在‘理想’这个关健词上。”

孙虹表示,让他们欣慰的是影片上映之后得到了许多青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反馈,“现在全国超过400多所中学看过《大学》这部电影,有些学生的反馈让我特别记忆犹新,一位高三的女孩子说本来以为看这个电影会耽误做题,但是110分钟之后发现找到了人生中的力量感。我们也采访了清华刚入学的学生们,他们说本来以为大学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突然发现原来可以在这里找到我所热爱的东西,去追求我所热爱的东西。所以,我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把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不断传递下去。”

《大学》记录了四代清华人的理想之光,电影中关于理想、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责任的探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而对于如何让纪录片在影院如何为更多观众所看到,专家们也提出了建议。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称,影片的宣发应该前置,“策划阶段就进行小的宣发。策划的时候就想到艺术追求,市场销售,一开始就朝这个方向走,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就有方向了,比拍摄完之后再去销售和宣发更加主动和更加积极一些。”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建议像故事片做发行那样推广纪录片,“让观众重新回到影院,特别是让年轻观众回到影院,纪录片也承载了这样的使命,我们怎样培养一批高品位、高学养、高素养,对未来有更强家国意识的年轻人,让他们成为我们今天的受众和未来的创作者,或者未来的参与者,这就是我们纪录片创作者的使命。”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担任了《大学》的监制,他谦虚地称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参与就是“敲边鼓的”,他认为从创作上讲,《大学》完成了最初的想法,“就是以清华作为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而且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缩影,而且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缩影,至少从人的角度完成了。这个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沟通,我们写清华,但是一定要走出清华,包括这个名字叫‘大学’,不叫‘清华大学’,不完全是为了市场考虑,清华既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我们也把清华人当成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从青年知识分子到老一代知识分子,从缩影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

让尹鸿更欣慰的是,他认为《大学》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作品的突破,清影工作室有《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在故宫600年》《大合唱》等作品,“清影工作室就是这几位老师带着这几位‘老学生’,这个团队一年一年的进步。《大学》在写实跟写意,实与虚,繁与简,深与化,精致度、完整度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纪录电影《跨越时空的四库全书》剧本研讨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那些拍纪录片的大学生
中国青年报 2024-02-23
“中国纪录片之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司徒兆敦去世,享年85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01
大型百集纪录片《剑胆忠魂将军谱》暨电影《最后的防线》在京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1
纪录片《家在顺德》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研讨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