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带来了些许寒意,但也带来一片湛蓝澄澈的天空。节序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的好恶而改变节奏,只能你来适应它。这个秋季开学的孩子们,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季节”。以往那些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也包括玩不完的游戏,都面临整顿了。突然闲下来的孩子们,该干点什么呢?确实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但教育的“内卷”,有着悠久的传统。相信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明白,这个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彻底解决的。改革必须深入且持久地进行下去,才能使广袤大地真正物换星移。这不,前几天在山东菏泽,就是宇宙中心曹县所在的那个地级市,当地经济开发区属于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学区的家长们突然发现,他们准备上小学的孩子可能没法入学了。因为在网上报名时发现,该小学的报名系统拒绝接受“套内面积不足60平米”的家庭。
对此,学校方面解释是因为适龄入学儿童太多,学位太过紧张,不得已而为之。并且称“这是上级部门要求的”。而作为上级部门的教育局则表示,该学校是自主招生,政策是自己定的。眼看要在反教育内卷的舆论热潮中成为教育内卷的典型了,地方政府紧急出来平息事态,称区内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这事到底是怎么全部得到解决的,目前暂时没有看到菏泽市的高招是什么。坦率地说,我不太相信这事真的能马上得到完全彻底解决,因为你分析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基本面就知道了。
我查了一下,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小学。当初开发商在卖房时,不断渲染其周边学区房的价值,声称“在菏泽近10年的楼市历史上,市实小学区内的房产价格一直屹立在菏泽之巅”。以学区房拉动楼市,这几乎是那些年各个地方的普遍做法,几年前进入“棚改”高潮的菏泽自然也不例外。或许正是为了以学区促销售,当时区内开发商销售出了很多60平以下的小户型。彼时卖地的政府、卖房的开发商、买学位的家长,各得其所,自然皆大欢喜。
但问题是,随着房子陆续交房以及二手房的交易,从菏泽其他辖区迁入开发区的业主们,他们的孩子也陆续要入学了。但正如菏泽一实小2019年的一篇声明中说的那样,该校学区范围内适龄入学儿童急剧增加,而区域内并未增建新的学校。其实不接受“套内面积60平以下”的做法,该校在2019年就用过一次了。僧多粥少,生多校少,不难理解这正是这一学区内教育资源的基本面。显然到了两年后的今天,这一局面并没有真正的改观。作为学位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菏泽一实小只能再次用住房面积来筛选。所以菏泽市教育部门究竟能不能在几天之内“全部解决”这一问题呢,相信大家都有数。
类似现象其实并不是菏泽独有,浙江、江苏等地也都出现过。教育是一件说起来人人都知道是百年大计的事业,而现实中它往往被工具化。在菏泽这个事件中,前期规划时地方上显然没有周密考虑过,利用名牌学校把这么多有孩家庭吸引过来后,教育资源够不够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只想借它来卖地卖房,资本想用它来赚钱,但缺失的恰恰是对教育本身的回归。于是造成了这样一个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而在处理这个难题时,不管是上级部门要求也好,还是学校的自主决定也好,反正最后采取了一个看上去最公平,但其实最有违公平的方式:按照住房面积分配学位,实质上就是按照财富拥有水平来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再说白一点,就是你有钱买好的、大的学区房,有钱上名师辅导班,你就能在社会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实现阶层的稳固乃至爬升。乃至于有些学校开学时,第一件事先收集家长的职业信息和收入情况。这几乎是过去一段时间来,泛滥于部分地区教育领域的逻辑。而教育作为阶层流动的主要手段,一旦被固化起来,不但有违公平正义,还会伤及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不可接受的。
在许多像菏泽这样的地方,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完成教育改革的,这就需要顶层设计的强力干预。就在教育领域改革风头正劲的时候,恰好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了巡视反馈。其中第三巡视组向教育部党组反馈时指出其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不够有力、解决群众教育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有差距等问题。想来针对教育领域的改革,或许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时代的风扑面吹来,一个清新爽朗的季节到了。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于永杰